今天在海外各僑居地需要幫助的僑胞鄉親、無依耆老、受虐婦孺、迷途少年留學生、為生活打拚的新僑移民,充斥著僑居地各個生活層面。雖然各地僑社也有許多向他們伸出援手的慈善機構,盡力給予這些僑胞生活上的幫助。由於這些機構多半為非牟利組織,經費與人力有限,便往往須依賴僑社志工來輔助作業上不足之處。
志工精神是海外僑社中非常重要的一環。當僑社有某種需要時,與其袖手旁觀的等當地政府或僑委會來解決,不如捲起袖子一起讓夢想實現。由此信念衍生出大大小小的團體,它們的宗旨不外乎「服務」,例如中華會館、台灣同鄉聯誼會、美京華人活動中心等;「倡導」,例如美京華人活動中心、中華文化基金會等;和「互助」,例如中華婦女聯合會、玉山科技協會等。海外僑社所有重要的社區突破,幾乎都源於這些義務組織團體的帶動。
海外僑胞基於民族性謙抑、害羞、保守,或因語言障礙,給予人不關心社區印象。例如參加學校教師家長協會、捐款或買學校購物募款券等志工活動不夠積極,這樣的印象,無法讓主流人士重視華裔。改變這種形象是海外僑胞的當務之急。事實上,許多僑胞經常默默作各種慈善捐物捐款與志工活動,但個別行動不如集體行動,為善不欲人知的傳統觀念該改變。如果海外僑胞能集體行動,透過大規模定期的慈善志工活動,累積信譽廣為宣傳,讓主流社會瞭解,僑胞不是冷漠的一群;也讓更多的華裔同胞響應,擴大愛心力量,一起參與志工行列,提升族裔形象,應該比僑胞個別行動更有力量、更有意義。
慈濟功德會在海外的組織,影響力、聲譽已超越華人社區,而已成為國際知名慈善團體。但如能有更多超越宗教、黨派、地域的社團,拿推動參政的精神,藉慈善事業進軍主流社區,其效果可能比單一政治性訴求的民權團體,更能增加主流社會的認同,其效果必然更好。慈善事業的志工不是功利、也不是為善附帶條件,同樣的愛心助人,何不擴大它的影響力,也增加慈善的力量,聚沙成塔、集腋成裘,附帶為全體海外僑胞爭取該有的信譽!
去年慶祝成立廿週年年會的美京華人活動中心,一直以持續的社區服務工作,與團結合作的志工為重點。過去幾年來,美京華人活動中心在許許多多志工的努力下,陸續開辦洛城老人中心與德國城老人中心,並舉辦各類長期社會福利、醫療項目,今年更第四度在湖林購物中心舉辦慶祝中國新年活動,深獲大華府地區僑界歡迎。海外志工是發自內心主動奉獻,它不只是服務,更是一種志業,每個志工都有愛,都有一個目標。許多人相信,社區服務不只是「施」,也是「受」,他們感謝對方給自己有機會行善。有的人抱著「一善破千災」的心態在行善,目的是解除自己的厄運,但是等他們融入這個團體,慢慢會受到潛移默化。
隨著海外華人融入主流日深,深受僑居國文化的感染,再加上新一代華裔受到志工文化教育的薰陶,華人社區對義務服務的熱忱越來越高,有許多重要的社團組織,都仰賴志工的投入運作。中華民國政府在海外各僑居地設僑教服務中心,經費基本上夠,但是普遍都是人力不足。僑界要推動及鼓勵僑胞擔任志工,以利僑教中心提供僑界各項服務。對於志工的定義問題,僑團人士看法不一。有些人認為,僑界志工人數很多,各社團領導工作都是志工在做,如果僑教中心在人脈、智力方面需要協助,這些志工可以有所發揮。
僑社志工團成立及推動時必須考慮的方向包括﹕延攬僑界人才予以培訓厚植僑務工作體系,透過志工專業長才提供僑胞諮詢服務,結合志工力量協助僑界舉辦活動,推動新舊僑社融合舒緩對立情緒,運用科技建構僑社互動機制溝通網路,舉辦志工會議及志工夏令營等活動。其他活動譬如建立志工資料庫、提供諮詢熱線及僑社活動公布欄、配合華裔青少年夏令營的時間地點舉辦志工夏令營、舉辦財務與電腦等各項專題講座服務等,也都是僑社志工團可以著力的方向。筆者建議各個僑居地的僑社積極組成跨社團、跨黨派志工團,就活動、文教、經貿、社區服務四方面進行規劃。
僑委會既將在華府成立的華僑文教服務中心,需要仰丈志工的協助,才能全力開展僑社的活動,也才能共同推動社區服務工作。因此,僑委會的重要課題就是要先從志工教育著手,加強延攬僑界人才、及運用志工專才妥善利用資源。社區服務帶來僑社成長契機,有時候它也帶來僑胞個人事業發展的契機,許許多多僑胞的志工經驗是最好的佐證。僑社的發展興盛繁榮,全憑海外僑胞共同的努力所累積,目前外交部駐外辦事處及僑委會駐外單位應該要儘量將海外僑胞與志工力量結合。
散布於全球各僑居地需要幫助的僑胞鄉親、無依耆老、受虐婦孺、迷途少年留學生、為生活打拚的新僑移民,迫切需要志工團隊全力位的服務。對僑社志工團隊而言,必需不斷開闢新方向,拓展其可能性;僑社志工團隊需要成長,尋找生命力,打開新窗口,海外僑社不能安於現狀,必須創新,要有新企劃。今天我們改變的一切,將是海外僑社的未來。僑社志工是可遇不可求的,那是一種全心全意,令人永難忘懷的情感悸動。如果我們能夠用愛點燈,筆者相信僑社絕對會更美,讓我們共同來尋找海外僑社生命力,一起推動熱情關懷為僑點燈的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