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10/09 20:50:52瀏覽1624|回應0|推薦11 | |
父親一直是個大忙人,所以孩子的教育全落在母親身上。雖然她僅有國小畢業,對孩子的教育卻一點都不含糊,甚至直接影響到我對自己孩子的教育。 在家中,姊姊可以叫妹妹名字,但妹妹只能稱呼大姊、二姊、三姊,絕對不能叫名字,不然是會被修理喔!因為這是一種輩份的尊重。 秉著吃喝玩樂全家一起行動的理念,〝為什麼大人能,孩子不能?〞這句話鮮少在日常生活中聽見,這也是從小父母親對我們姊妹的態度:不分大人小孩,一視同仁。 從小到大,在母親的生活方式裡,我們學會的並不是〝考試要考第幾名?分數要有多高?要讀什麼好學校?〞而是〝如何在環境中求生存?〞因為懂得生存之道遠比考試考高分來的重要。 母親被瞧不起,連孩子走出去都會被笑是〝客家人與閩南人生出來的雜種〞,我們並不引以為恥,因為這是對方知識不足,這種族群融合生下來的孩子叫〝混血兒〞。 姊妹的字典裡沒有〝閃躲〞只有〝面對〞、沒有〝哭泣〞只有〝勇敢〞、沒有〝分散〞只有〝團結〞,哪怕是哪個姊妹有麻煩,互相鼓勵與支持是不會少,即使現在大家都已結婚生子,這種扶持依舊未減。 記得國中的時候,最小的妹妹被不良少女恐嚇,第二天家中的姊姊全到學校去關切,並善意提醒對方:她所恐嚇的人並非只是一個人,她身後有著龐大的靠山。真不知道當時是哪來的勇氣?或許當時的民風淳樸吧!不然以現在的社會亂象,恐怕少不了血光之災。 * * * 救護車載著彌留的父親返回老家,任憑醫療人員拔掉身上的維生儀器,姊妹們強忍著淚水送父親離開人間。撫摸著他逐漸冰冷的額頭,我在心中對著父親說,「您解脫了!終於可以不用再忍受身體的病痛了,媽媽我們會好好照顧,別捨不得,放心走吧!」 父親過世一年多之後,我們離開原先居住的地方,用他留下來的保險金另外買間小公寓安置母親。面對多出來的房屋貸款一百萬,姊妹們二話不說地扛起來共同負擔,只為了讓母親和姊妹們都能住在附近相互有個照應。 或許是母親當時無微不至地照顧著生病的父親,爺爺奶奶有受到感動吧!慢慢發覺他們對母親的態度逐漸在改變,甚至願意以本名替換之前的〝客婆仔〞來稱呼母親。 基於〝再怎麼樣也是生養自己丈夫的父母〞,回家鄉探視老人家的舉動,並沒有因為父親過世而中斷,直到爺爺奶奶雙雙過世為止。 雖然每年回去的次數不多,但每每開著女兒們合資買的小汽車回到村子裡,總是可以看到鄰居們稱羨的眼神,和不厭其煩地提供近期村子裡的八卦來填塞牙縫。「玉春啊!汝現在算是苦盡甘來囉!只有汝這房出去闖蕩的才有前途,剩下的幾房兄弟還在為分祖產而吵得不可開交咧!」 記得父親曾經對我們說過,「爸媽沒辦法留恆產給妳們,所以妳們凡事都得靠自己努力,我們唯一能留給妳們的就是五姊妹,感情要好、要懂得相互提攜,有困難互相幫忙,知道嗎?」 其實沒從爺爺那裡得到祖產的我們生活更自在,不但沒有爭吵的本錢,更有槍口一律對外、凡事團結的心,不會因為自己是女生而怯弱、吃悶虧,反而更加堅强。 坦言之,姊妹們並非有多大的成就或者嫁給哪些名人,而是每個人都能受到夫家疼愛,擁有屬於自己的小小天地,過著幸福美滿地婚姻生活,重要的是我們破除母親生不出男孩的惡夢。 誰說女人的命運像油麻菜籽般,任由風吹到哪裡,就該落到那裡長到那裡,只要懂得掌握自己的命運、調節生命的韌度、揮灑生命的寬度,美好人生是可以自我實現創造的。 孫子漸漸長大上學讀書之後,母親慢慢覺得自己英雌無用武之地,於是找份到自助餐幫忙的工作來打發時間賺點生活費,她說這樣才不會讓自己身體生鏽,而且有事情好做、有人聊聊天、又有錢可以領,日子也會過得比較有趣。當女兒的我們當然樂觀其成,因為只要她開心就好!
|
|
( 創作|散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