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李登輝為什麼出手拆扁牆?
2006/08/14 22:50:04瀏覽113|回應0|推薦3
李登輝為什麼出手拆扁牆?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8-14 11:57:50  


  中評社香港8月14日電/《人民日報》今天發表評論文章說,前民進黨主席施明德發表公開信,要求陳水扁下台。公開信長8頁,以“老革命”同志的身份要求扁不要拖垮民進黨,一時引起不小的迴響,震撼政壇。施明德是台灣“黨外運動”的較早期的參加者,坐牢多年,他在綠營中的輩分很高。施明德的性格一向被認為是感情豐富型,他這次也坦承自己是位“革命”溫情主義者,事情發展到這種地步,他還是被友情所牽絆,至今不肯苛責吳淑珍一句。但是寫出這封信,代表他本人已走出了溫情主義。

  文章說,就事論事,施明德的這封信的確充滿了感情,不少讀者看完了不自覺為之動容。引發施明德寫這封信的導火線,竟然是扁派“御用律師”顧立雄為趙建銘辯護,對施而言這是一記當頭棒喝。施明德質問:“陳家要給趙家拖垮,是你們家的事,但是民進黨可以讓趙家、陳家拖垮嗎?台灣可以讓陳趙兩家給拖垮嗎?”

  施明德在接受記者專訪時被詢問,不久之前綠色學者連署一份聲明要求陳水扁辭職,施先生為什麼沒有參加?施明德自有一番說辭,他基本贊成親綠學者的主張,但綠色學者們的“虛無”聲明沒有辦法解決問題。那份聲明只是道德訴求,道德訴求有一定的局限,所以他沒有參加連署。

  文章指出,但是施先生寫的這封信不也是“道德訴求”的另一章嗎?他在信中動之以情,屢屢提到他們當年為台灣民主奮鬥受到迫害的“光榮經歷”,並且自己也沒有提出任何具體的解決方案來,只模糊地提到要有一個台灣走出困境的制度性解決方案。他心目中的方案是希望陳水扁主動來告訴人民如何結束僵局,如何讓“在野黨”不要再亂,如何拿出客觀證據讓人民信服,如何讓司法調查不受壓力。他並且認為,扁應以蒼生為念,大慈大悲、大是大非、勇敢認錯,鞠躬下台。

  施前主席的基本立場還在大力挺民進黨,溫情主義式地規勸陳水扁,真是天真迂腐得可愛,或者說是有些近乎可憫了。對著魔鬼暢論慈悲是非,談拯救蒼生,這會有任何的效果和反應嗎?

  無怪乎有人不客氣地指出,施前主席雖然自認跳出了溫情主義,但是還是沒有脫離個人英雄主義的窠臼,所以他寫一封充滿情緒的公開信,成功地佔據了次日的新聞版面。有人傳言,施前主席還會抱著汽油桶在“府”前靜坐抗議,未免過分諷刺了些。陳水扁的秘書長陳唐山出面平息,表示扁很敬重施明德,希望安排兩人見面。施前主席認為見面如果是摸頭、聽他辯解,那就大可不必了。

  文章說,在同時“台聯黨”精神領袖李登輝的反扁活動,則比較有力量、有計劃。李“教父”重申支持呂秀蓮繼任“總統”,特赦陳水扁是必要的條件,但是不包括陳的家人。他主張陳應當主動下台,但這不是那麼容易。如果扁堅持不下來,李登輝下一步便是設法接收民進黨的資源,由“台聯黨”提供差別化的選擇,延續台灣“本土香火”。目前陳水扁看來似乎有民進黨築起的牆來保護他,李登輝卻不在意,他指那些牆磚會長腳,只要有一兩塊溜掉,整座牆就垮了。

  薑還是老的辣,挖民進黨的牆角,才是扁最懼怕的事,所以扁不斷地要求民進黨人向他效忠,高喊鞏固領導中心用以壯膽。李登輝一出手,招招攻向扁的要害,未來傾覆扁政權的致命殺手,非岩裏政男先生莫屬。

  文章說,陳水扁不斷要求和李登輝見面,李登輝拒絕,而且表示扁的名譽那麼差,和他見面會被人誤會自己和扁是一路貨。陳唐山面見李登輝為扁說項,據說反被李規勸,說陳唐山一輩子為台灣打拼,為了做陳水扁的秘書長搞得臭名臭聲,建議陳唐山要好自為之,早做抉擇,不要最後自己反被拖累。

  看到沒有,李登輝已經在搬磚了,民進黨築起來的保扁城牆危矣

  文章認為,依據台灣目前的發展,藍營的倒扁活動已經到了一鼓作氣、再而衰的地步,無法達到預期的效果。他們有人認為不如聽任扁家族繼續爛下去,其實對藍軍非常有利。綠營內部的各股勢力,對“倒扁”反而非常積極,窩裏反的殺傷力最強。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crn-webapp/doc/docDetail.jsp?coluid=0&kindid=0&docid=100189130

---------------------------------

 施前主席的基本立場還在大力挺民進黨!

他真正在意的是"民進黨可以讓趙家、陳家拖垮嗎?"

藍營的倒扁為什麼無法達到預期的效果?!

只因國民黨無心倒扁!又不甘心讓宋楚瑜搶功!

( 時事評論政治 )
回應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phsma91&aid=398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