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十九號的聯合報新聞版面 , 除了馬總統的 "不安 虧欠", 檢討 檢討 再檢討, 改進 改進 再改進, 努力 努力 再努力之外, 就是以下這則新聞, 最令人驚心 .
全球化衝擊 富裕帶來慾望 不丹不再幸福
|
|
|
不丹為了拚經濟,犧牲了他們引以為傲的國民幸福指數。圖為兩名僧侶經過首都辛布的一座電廠。 (路透) |
其他國家以GNP測量成就,不丹卻以「國民幸福指數」(GNH)成為全球最幸福的國家,藉此取得國際發言權,日本要向不丹學習,馬總統也說要建立幸福指數。但在全球化衝擊下,這個群山環繞的國度不再那麼快樂了。
不丹總理廷里說,不丹國民逐漸背離傳統價值觀,物慾薰心。他表示,政府將提倡認同鄉村生活,遏止鄉村人口外移,重建昔日的淨土。
廷里十七日在首都辛布接受路透專訪時說:「富裕帶來更多慾望。有些家有四、五輛車,這些進口名車應該開在遠比這裡好的路上。」不丹政府已計畫提高汽車進口關稅。而越來越多人背離傳統價值觀,離鄉進城發展。
不丹最新(去年)的GNH顯示,只有百分之四十一的國民稱得上「快樂」,而不丹曾經有過百分之九十七人民感覺幸福的紀錄。GNH依據心靈快樂、環境保護、健康、教育、文化、生活水準、時間分配、社區活力及良好的治理等九項標準評斷。廷里說:「我們逐漸背離GNH的價值,像多數國家一樣走向物質掛帥……我們的經濟問題是對外開放以及成為全球化過程一分子的結果。」
不丹經濟蓬勃發展,從印度進口的工業和消費商品暴增,不丹的六萬五千輛車中,光是去年進口的就占八分之一。
廷里說,不丹將水力發電電力賣給印度賺的錢,全讓為啟動汽車進口汽油的費用抵銷。他說:「我們出口潔淨能源的獲益,等同我們向印度進口骯髒燃油的成本。」
現在越來越難說服國民將快樂置於經濟發展之前。廷里說:「我們闢建道路把服務帶進村莊,村民反而藉此離去。有些人在城市周邊搭棚屋,形成貧民窟。」
他表示政府會把提倡認同鄉村生活列為施政重點,阻止鄉村人口外移。他說:「我們必須讓人民認清自身的欲求,讓他們願意繼續住在鄉村或是從都市搬回去,而不是住在擁擠的公寓裡。快回到農場吧!」
|
相對於之前 令全世界人驚豔的 ~
不丹 最快樂的窮國 (商業週刊 ) 一文 ( 2007-01-22 林正峰)
2006年不丹被英國萊斯特大學, 評比為全世界第八個最快樂的國家 (丹麥第一, 美國17,新加坡49).
國民幸福指數(GNH~ Gross National Happiness ) 由不丹前任國王 (十歲入英國,14歲進入牛津大學) 17歲就任國王的吉莫.辛吉.旺楚克所率先提出的.
他認為“政策應該關注幸福,並應以實現幸福為目標”,人生“基本的問題是如何在物質生活(包括科學技術的種種好處)和精神生活之間保持平衡”。在這種執政理念的指導下,不丹提出:政府善治;經濟增長;文化發展;環境保護 四項組成的(GNH)評估指標。
不丹沒有乞丐,遊民,毒梟,娼妓. 全境土地貧脊,環境惡劣, 仍力守純淨的生態環境, 寧願發展緩慢也不為經濟發展, 犧牲環境中的山林水源樹林, 因此擁有喜馬拉雅山的香格里拉封號,是一個環境優美, 有如瑞士山谷般景觀的國家.
為甚麼年所得只有一仟四百美元的國家, 卻能讓 97% 的國民感覺幸福 ? 這是全世界領導人想瞭解的.
吉莫國王的多項政策極為卓越 (不丹的政府效能被世界銀行及聯合國協會分別評定為全亞最高, 東南亞最高 )力行平均地權,將土地由貴族手中交給農民充份自然使用 ; 二十年來著力於經濟與環保, 經濟與文化的平衡; 沒有豪華的皇宮, 不丹國王生活簡樸, 國王的住宅與大家一樣, 甚至還更小; 照顧全民, 提供免費的醫療照護; 也提供國民從小到大免費的就學,因為不丹很重視國民的素質. 即使是生活在郊區的農民 , 他們的英語流利, 教育程度高, 跟得上有機與環保的概念.
不丹每年送100位全國最優秀的大學生,免費出國到美國 英國 歐洲 澳洲 印度等國留學, 培養高級知識份子. 不丹內政部長說99%的不丹留學生畢業之後選擇回到不丹. 1998年出國的不丹國家廣播公司新聞部主管 策旺說, 即使在美國英國澳州等國有很好的工作賺很多的錢, 他們寧願回到不丹賺到很少的錢.因為 "真正有品質的生活, 不是生活在有高物資享受的地方, 而是擁有豐富的精神層面與文化, 我想這就是不丹所擁有的."
~~~~~~~~~~~~~~~~~~~~~~~~~~~~~~~~~~~~~~~~~~~~~~~~
當今全世界熱衷於追逐物質享受, 金融危機的影響, 全球失業率高 收入減少, 國民痛苦指數升高 , 看著不丹的昨日與今日 不無感慨. 以不丹國的敏銳觀察檢討力,一流的政府效能, 已經找到病源, 要防止鄉村人口外移, 重建昔日淨土 並不是那麼困難. 因為鬆動的是一些沒有出過國的鄉村居民 , 他們受開放觀光外來客的衝擊影響多, 不免以為外國的月亮比較圓, 物質享受可以帶來更多的快樂. 然而 99%的出國留學的菁英們願意回到不丹的原因 , 是因為他們認同自己的文化 , 不丹的生活讓他們感覺到安心舒服. 不丹的宗教信仰講求 與世無爭, 敬天敬地敬萬物, 加上與自然生態平衡並存. 若是衣食醫療不缺的美麗家鄉, 也是心靈的故鄉, 自願貢獻服務終老此鄉的居民一定多. 只要能輔導農民生活水平 使滿足, 全民成為均富 , 宿居在污濁的都市外緣貧民窟裡的農民, 也會願意回流鄉村的 .
倒是我們臺灣 , 我們在媒體眼光窄化的影響之下, 多以政治議題為焦點. 為著下一代, 我們其實可以更積極些. 媒體也是文化的一環, 有沒有盡到宣揚保留我們驕傲的好傳統使命? 有沒有把關, 凝聚社會的全民共識, 挖掘文化核心讓民心安定, 心有所歸 ? 另一方面, 我們政府的執政方向, 也應該顧及經濟發展與生態的平衡 , 許我們一個乾淨美麗的寶島 . 反思檢討國家的土地和資源, 有否被財團霸用, 失去了社會均富的平等性 ? 我們的國民義務教育 是否健全, 能順利的栽培出國家未來的需求人才 . 在文化失落, 心靈沒有安心的依歸之前 , 諸多亂象與民力內耗 祇會使成事不彰, 毫無成就,大家更加感覺痛苦. 找不到出路 , 在不滿與焦慮中惡性循環, 這絕對不是國家之福 . 在韓國 中國掘起 , 新加坡 香港 英氣勃勃的同時, 我們臺灣再不爭氣 , 繳不出好成績, 沒幾年就會被邊緣化受漠視 , 再要翻身 恐怕是很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