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12/16 02:02:05瀏覽2044|回應33|推薦125 | |
說起來真趕得巧 , 才剛認識了帕米爾高原上的 "塔什庫爾干" , 沒想到12/12 <週日>竟然看到 Star Movies 的阿富汗影片" The Kite Runner" ~ 追風箏的孩子 , 讓我念念不忘. 片中 阿富汗往巴基斯坦的邊境上的風光 ,竟然這麼眼熟. 浩瀚的蒼空之下, 汽車在筆直的帕米爾公路上奔馳, 一眼望去 盡是黃色大地的荒涼高原, 僅有遙遠的連綿白色冰雪山峰, 靜靜環繞守護著高原. 剎時牢牢的吸引住我. 只可惜這片子最近沒有放映, 格友們要借片子來看了. (看了一下影片的拍攝地點 , 竟然是中國西部靠阿富汗的沙漠地帶. ) 阿富汗裔作家 Khaled Hosseini~ 卡勒德‧胡賽尼, 1965年出生於阿富汗首都喀布爾 (Kabul) , 隨著任職阿富汗外交官的父親住過伊朗, 八歲到十一歲時又回到喀布爾, 母親在喀布爾女子學校任教師,帶領他閱讀過許多波斯詩歌 波斯小說, 影響他甚遠, 也熱愛這一段美好的喀布爾童年生活. 1976年 達烏德在蘇聯的支援下發動了政變,傾共產黨的神學士奪下阿富汗政權後, 父親 帶著Hosseini 到巴黎工作,1980年蘇俄入侵阿富汗後, 他們在法國申請政治庇護, 前往美國加州聖荷西定居 . 雖然遵照父親的願攻讀內科醫學, 仍然熱愛寫作. 2003 年他以己身的阿富汗傳統生活 為經,小時候的哈扎拉人 ( Hazara People)朋友為緯,, 交織編寫出 "The Kite Runner" ,描述蘇聯入侵前阿富汗的 兩個男孩間的愛的故事 . 這是美國社會第一部由阿富汗人所著作的英文書. 書中以人文關懷的角度, 寫出哈扎克人的弱勢和受迫害時的認命, 讓人十分不忍. 本書一出就得到新人獎 , 還得到美國2003年的暢銷排行版第三名, 為大眾所喜愛, . 後原著版權為"夢工廠"買下, 與派拉蒙等聯手於2007年十二月搬上銀幕.編劇為劇作名家David Benioff, 是一部編導演俱佳的上乘好片子. 阿富汗雖然離我們很遠,民族性 宗教風俗也與我們大不相同, 因為故事精彩, 看起來比多年之前驚豔的伊朗片 "天堂裡的孩子" 還更動人 , 也更加瞭解阿富汗的狀況. 電影的開場是2000 年已經在加州定居成婚的卡米爾與妻子, 若有所失的在舊金山大橋北邊的斯普瑞柯湖,看著孩子們放風箏, 回家後接到宛如慈父般的重病故人~拉辛汗的電話 . 要他一定要回喀布爾的家宅一趟. 阿米爾不由得想起了逃避多年的1978 年風箏大賽前後的往事. 出身富家子弟的阿米爾, 母親難產過世, 好在有一個與他一樣沒娘的,家僕阿里的兒子~哈山, 成為他亦僕亦友,親密的玩伴. 他們快樂的生活在富庶和樂的喀布爾首都. 阿富汗有項風箏大賽的國粹 . 風箏大賽以絞斷所有對手的風箏後為勝出, 被切斷的風箏就是該孩子或人人可搶的戰利品. 奪得風箏大賽的首獎, 等於肯定著男孩子長成人的英勇, 是家族無上的光榮. 爸爸是個驍勇富有的外交官, 一直保有絞斷對手風箏12只的無上記錄 . 最大的希望是兒子也能克紹箕裘. 偏偏阿米爾是個愛讀書的內向兒子, 在街上受到欺負也不還手的. 爸爸擔心他沒有男子氣概, 不能防衛自己. 阿米爾一向對自己很沒有信心, 也認為爸爸因為母親難產而恨他. 還好父親的好友, 如慈父般的拉辛汗瞭解他鼓勵他疼愛他,為他的性格解釋 . 還有這個哈扎拉小男孩哈山崇拜阿米爾, 總是安慰著阿米爾,不斷的為他打氣. 哈山告訴阿米爾, 只要有合適的風箏, 哈米爾一定能夠成為和老爺一樣的風箏王. 哈扎拉孩子哈山有個特別的本事, 他很會放風箏, 也很會追風箏. 他看著天空上被絞斷風箏, 就知道會掉到哪個地方. 當時喀布爾的風箏王叫奧瑪, 身手不凡 . 奧瑪的藍風箏絞斷了其他小孩的風箏, 眾人擠成一團搶著追時, 只看哈山往反方向飛快的奔跑. 穿越過市場裡成群的肥羊, 紅肉汁多的西瓜攤位, 賣刀削冰, 賣甜點的攤販 ; 穿過碩大河魚在油鍋裡煎炸, 香噴噴又熱鬧的市場, 往外圍的白楊樹道路奔去. 到了點 就氣定神閒的坐下等著, 果然不一會兒, 風箏就落了下來 . 哈山將風箏撿起來送給阿米爾. 兩人在眾人奔到之前, 開心的挾著風箏回家去. 阿米爾屬於普士圖人, 阿富汗的普士圖人佔大多數, 信奉基本教義派的伊斯蘭教~遜尼派, 這一派人如同納粹黨, 主張純正的血統. 看普士圖貴族阿米爾居然和低等的哈札拉族人成為好朋友, 讓 當地的普士圖惡少三人組非常看不慣. 為首的阿席夫嫉妒他們倆兄弟般的情誼,經常在街上攔截圍堵,不時的挑釁欺凌. 哈山時時挺身護主不讓阿米爾受傷害 , 他手上還有一枝特別的防身武器~彈弓 , 面對欺凌的時候,拿出這個武器確實能嚇退這些惡少. 哈山過生日那天, 阿米爾送他一個美國來的彈弓, 加強他的武器裝備; 爸爸則帶著他們兩人, 到喀布爾街上最大的風箏店, 由哈山任意選. 能幹的哈山動手加強這隻生日禮物的絲繩強力, 再將處理好的風箏交給阿米爾主放操縱, 他管拉風箏頭 抓風向. 兩人聯手果然出師順利, 在喀布爾的風箏日, 天空裡飛翔著喀布爾小孩各自心愛的風箏. 風箏王奧馬已經割斷了別人12隻, 打平了爸爸的記錄. 最後只剩下奧馬的藍風箏和哈山這兩隻, 爸爸緊張的為兒子加油 , 要阿米爾切斷對手的線. 果然在哈山的輔助之下, 阿米爾也使出了下沉又上升的靈活操縱技巧, 割斷了奧馬有名的藍風箏, 奪得喀布爾的風箏比賽冠軍. 哈山高興極了, 抱起阿米爾 祝賀他達成老爺的期望, 再要去追回這隻意義重大的藍風箏戰利品, 同時窩心的告訴阿米爾 ------『為你,千千萬萬遍』. 摘影片 2/9 ~風箏大賽的精彩段 . 沒想到哈山追到風箏後, 被惡霸阿席夫三人組堵住 , 要哈山獻出風箏. 不從就要接受教訓,付出代價接受欺凌. 哈山認為這是阿米爾的風箏 , 理當交給阿米爾, 為了保有藍風箏, 放手接受欺負. 阿米爾等不到哈山, 追過來看 , 看到哈山被三個人壓制住, 阿席夫強暴他的一幕 , 震驚害怕的逃開了. 膽怯的阿米爾嚇到了, 沒有上前幫助自己最好的朋友, 反而逃走瑟縮在一旁. 等了好半天才看到一瘸一擺的哈山帶著風箏出現,. 雖然爸爸高興得將阿米爾打下的風箏裱起來. 然而每天看着這只付出慘痛代價的風箏,阿米爾羞愧異常. 等於天天提醒著阿米爾沒有出手救好友, 任由哈山受人欺負的懦弱 . 心中罪惡感和愧疚與日俱增 , 阿米反而埋怨哈山受欺負時為什麼不反擊 . 他故意拿落地的爛紅石榴丟哈山一身紅, 刺激哈山要反擊. 哈山只是默默忍受他的丟擲, 在阿米爾要他回擊聲中, 哈山揀起地上的落果 ,沒有丟阿米爾, 而是將紅石榴抹在自己臉上, 暗示絕對不願意打阿米爾, 然後就走開離去. 倆人的關係慢慢變淡了. 阿米爾的生日到了 , 所有喀布爾的上流人士都被邀請來參加小壽星的熱鬧宴會. 大宅裡有樂隊演唱著浪漫的西洋歌曲, 還有穿著時髦的男女輕盈的跳舞喝香檳.在大家的玩樂享用中, 小哈山和爸爸阿里忙碌的打理內外,當個稱職的小僕役, 為大家端食物拿飲料 . 阿米爾不習慣這麼多人, 躲在花園一角, 還是被慈父般的拉辛汗找到, 知道他喜歡寫故事, 而送給他一本可以寫故事的厚簿本. 爸爸也送給阿米爾一隻昂貴的手錶. 爸爸曾經告訴阿米爾,最不可原諒的罪惡是偷竊. 看著伶俐能幹的哈山 , 只因為出身是個哈札拉人, 就和父親阿里淪為僕役 , 每天忙忙碌碌地作個不停 ; 他自己是個小少爺, 一旁端著就有僕役來服侍 . 在哈山受難的時候他沒有勇氣挺身而出, 看到哈山為他作這麼多事, 阿米爾既不忍心又有罪惡感, 希望最好不要再看到他. 當阿米爾向爸爸提出可以雇其他人作僕役嗎 ? 爸爸臭罵他一頓 , 告訴他 阿里是爺爺雇的, 和爸爸一起長大, 他們一起生活了四十年, 宛如兄弟一般親 , 怎麼可能要他走. 沒辦法不雇他們 , 阿米爾想到一個壞主意. 利用哈山和他爸爸阿里上菜市場買菜時,將自己的手錶藏在哈山的床墊下, 再告訴爸爸自己的錶不見了. 當爸爸找出這隻手錶, 問哈山是不是他偷的時, 哈山 小聲的說"是的" . 爸爸願意原諒哈山, 但是阿里不願意 , 他認為他們不能再住下去了 , 堅決帶著哈山離去 . 哈山邊走邊回頭,阿米爾躲在窗簾後面偷偷的看著 , 不敢讓哈山發現. 就這樣子兩個孩子分開了. 經歷 神學士塔里班奪權, 1979年十二月蘇聯入侵阿富汗,爸爸放棄喀布爾的家, 帶著阿米爾逃過邊界到巴基斯坦, 再到美國加州Fremont住下. 阿米爾讀完大學畢業後, 爸爸很高興, 帶他去酒吧慶祝 . 在這個特別的日子, 爸爸歎了一口氣說 : 要是哈山在就好了 , 讓阿米爾心中一痛 卻沉默不語. 父子倆在舊金山的聖荷西舊貨市場擺攤認識了同來自阿富汗的將軍和女兒莎拉雅, 阿米爾請父親出面提親, 喜悅的與知心的她結為連理, 不多久爸爸得肺癌過世. 阿米爾和爸爸逃出阿富汗的時候, 為了阻止蘇聯軍人強暴同車的阿富汗哺乳女人, 爸爸差一點被槍殺. 這仇恨結太深了 , 即使是重病, 聽說醫生來自蘇俄, 爸爸馬上推開醫生走出去 ; 給阿富汗籍醫師看診時就一副滿意驕傲笑咪咪的樣子 , 很可愛. 想起拉哈辛對他的呼喚, 想起虧欠了哈山 26年的愧疚 , 阿米爾決定飛到巴基斯坦探望拉辛汗, 聽重病的拉哈辛交待後事和告訴他哈山的狀況 . 哈山娶妻成婚了 , 生下一個男孩子, 名叫索拉博, 來自阿米爾常常唸給哈山聽的故事書人物 . 哈山夫婦接受拉辛汗的請托, 回到阿米爾家的老宅看家. 當塔里班政權要求哈山交出老宅給政府時, 哈山沒答應 , 夫妻兩人被射殺在大街上, 孩子被丟到孤兒院. 哈山給阿米爾寫了 一封信, 也附上哈山和兒子的照片 . 他告訴阿米爾 , 努力的學習英文只為了能寫信. 哈山說 , 喀布爾和以前大大的不同了 , 充滿了暴力 和死傷的人 , 他不想讓索拉博生活在這樣的地方. 哈山把兒子托給阿米爾, 要阿米爾帶著索拉博離開喀布爾. 為著贖罪, 為著長久以來欠下哈山太多感情的債, 阿米爾義無反顧的答應拉哈辛, 進入殘暴的塔拉班政權佔領, 已是滿目瘡痍, 到處是死亡氣息的喀布爾區, 救出這個孤兒. 費盡心力找到索拉博, 看到的小男孩穿著哈札拉藍色長袍傳統服 , 畏畏縮縮 眼睛不敢看人, 可憐小小的男孩已經成了佔領軍的娛樂禁臠 , 隨著音樂 生硬的跳著舞. 這次阿米爾為了救出哈山的兒子, 付出代價 接受毒打也不懊悔, 還在心裡跟哈山說 "放心, 我會救出你的兒子的". 眼看阿米爾快被打死了 , 索拉博掏出哈山教給他的彈弓 , 包住撿到的鐵珠將欺負他們倆的塔里班得權份子 (其實是惡霸阿席夫)眼睛射瞎後逃出. 帶著身心受到劇烈創傷的索拉博到了美國 ,索拉博仍然不說一句話, 不願意與人交流. 阿米爾始終很有耐性, 要妻子多給索拉博一點時間. 最後在舊金山的湖邊公園裡, 看到有人玩風箏而好奇的走近看. 阿米爾正在和朋友聊天 ( 其實是原著作者~卡勒德‧胡賽尼, 很神的一幕, 作者出現在片尾 , 以諒解的眼神看著片中的人物), 趕緊去買了隻風箏 , 放它在天際飄揚 . 一邊給索拉博介紹他父親哈山的好本事 , 一邊展露當年逗弄風箏的下沉上升絕技, 割斷了來挑戰的風箏 . 阿米爾告訴索拉博 他會撿回這隻戰利品給他, 一邊爬坡, 一邊高興的回頭對索拉博, 說著當年 哈山曾經對阿米爾說過的----------- "『為你,千千萬萬遍』. 一向沒有表情的索拉博 , 聽了這句話 呆木的表情放鬆了 , 嘴角泛出半朵微笑 . ------------------------------------------------------------------ 註 1) : 1978~1988 共產黨統治期間 ( 阿富汗人民民族黨推翻阿富汗地一任大總統後, 不停的進行奪權政爭,1979 蘇聯入侵阿富汗之後, 引發美蘇兩國介入的阿富汗戰爭達十年之久), 原來1700萬人口的阿富汗, 死亡150萬人, 流亡700萬人 ( 資料來自 自由中國論壇) 註 2)遜尼派的普什圖人對什葉派的哈扎拉人的種族歧視 來自於十九世紀, 普什圖用殘暴的手段迫害鎮壓哈札拉族, 把他們趕離他們土地,燒掉他們的房子,賣掉他們的女人, 不公平的課與重稅, 被血腥鎮壓. 部份原因是普什圖人屬於遜尼派回教徒,而哈札拉人是什葉派. 註 3) 哈札拉人是黃種人和高加索人的混種, 說波斯語,有蒙古血統的中國人後代, 與蒙古族及維吾爾族最接近, 經常被戲稱為塌鼻子. 因為政治上的弱勢受迫害, 大多住在邊陲地帶, 從事僕役工作. 佔阿富汗人口的9%. 或許是居住美國多年, 體會到人權的平等, 胡賽尼提出種族岐視的問題讓人心疼. 哈山對於阿米爾一往情深, 無怨無悔 純真的愛(和我們熟悉的愛情, 親情沒兩樣) 會因為他是哈扎拉人就低一等嗎 ?阿富汗國內持續惡鬥, 血腥鎮壓, 反現代 ,不事生產導致民不聊生, 人民大逃亡 , 才是國家積弱沒法富起來的重要原因吧. *** 今天發現 Star Movies 果然重播了 , 元月三號 14:35 ~17:00 *** |
|
( 心情隨筆|雜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