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談古說今話食療與養生保健
2009/07/28 18:36:26瀏覽159|回應0|推薦1
談古說今話食療與養生保健
  些日子,五歲的阿隆,看到年僅三歲的滿清王朝最後一位皇帝 - 宣統,正在大口偷吃祭拜的供品,好奇的發問,阿公!媽媽說:不可偷吃拜神的東西,那個皇帝是不是餓扁了?要不然怎麼會偷吃呢?
  說起來簡直不敢相信,貴為皇宮主子,還得忍飢挨餓,但可別誤會,並不是皇宮缺糧而是食醫管控深宮飲食。其實,早在三千年前的周朝就有食醫的設置,而且食醫的官階最高,其次是內科、外科和獸醫。食醫的主要任務是掌管皇帝的飲食,當然是配合皇帝的身體狀況,虛實寒熱的體質,做正確的飲食管控,這些都不是生病後才做的管理,而是平時就得考量健康而準備食物,皇帝是深宮的主人,因此負責皇帝日常飲食的食醫地位最為崇高,因為小孩的臟腑器官組織尚未成熟,胃腸也較成人稚嫩,所以應該避免過量飲食。
 
延年益壽食療生藥列上品
  許多人都曾看過或聽過,記載最早藥學的書籍 - 神農本草經,並沒有將食物和藥物分開,而是食療養生與醫藥同時收錄,該書將有益人體健康,多服久服可以輕身益氣、延年益壽的食療生藥列為上品;將有毒、微毒或無毒可以治病的列為中品;毒性強,藥效快不可多服久服的列為下品。而後在歷代諸家的研究發現,食、療兩用物品中不乏味道鮮美並蘊含天然豐富的五大營養素的所有物質與生理活性物質。它們既可提供充分營養也可調解機能,維護生理,遠非單純的食品或營養補充品可比。
  人體的體質有虛、實、寒、熱及好、惡、宜、忌的不同,而藥物和食物也有熱、溫、平、涼、寒的區別,善於養生保健的人應該針對不同的體況病情,不同的器官組織的太過或不及予以調理,使不再有寒熱虛實的偏差,我們稱之為機能調節、整體保養。
 
健檢後應持續重視保健養生
  人體是由功能不同的許多細胞族群,建構而成的組織、器官或系統藉由平衡協調及分工合作而維持生命與生活。當某器官或組織出現缺陷或臟器間的步調紊亂、不合作,破壞身體整體協調統一平衡的機制就會造成疾病或死亡。生理維護、整體調理最好的時機是缺陷未蔓延擴大、未形成疾病以前,而中醫的辯証攻防可以和全身健康檢查配合。因此健檢不光為了治療,而應更積極重視保健養生,因為治療總在疾病之後,而養生保健才是防範未然,享受健康快樂生活的搖籃。
  前些時侯曾經有人因慢性肝炎長期服用小柴胡湯或龍膽瀉肝湯,病沒有治好反而演變成肝硬化,也有人服用杞菊地黃丸而治好B型肝炎,但醫學上的任何可能都有,長期服藥除了考慮療效外,更要小心藥物或食物的代謝,毒副作用,以及是否重金屬污染問題,因此、安全、無害,有效、合乎體質,並具備抗衰、防老的條件才是藥物或食療最重視的要件。
 
養身保健成功為長壽之道
  黃帝內經有句發人省思的話:「智者察同;愚者察異。」意思是說,人因養生保健的方法不同而有長壽和早衰的差別,主要是因聰明的人,能夠在身體健康,在衰老病態沒有顯現前就能養生保健,不知養生保健的人,往往等衰老異常或疾病纏身後才尋求治療。所以有智慧的人,能夠氣脈常通,精神抖擻,精力旺盛;不會愛護自已的人,卻是氣血虛損而百病滋生,也是老來病纏的主要原因。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phma&aid=3175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