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颱風過後
2009/08/14 12:29:39瀏覽386|回應0|推薦12

南太麻里溪流域及其上游

颱風過後 , 打開門窗,走出來站在露臺上遠眺,這極目所達的田園陸地都還算好,沒有什麼風吹樹倒土石崩落的情狀 。 抬頭看看山看看雲,雲的形狀是有些不同往常,它就像一個巨大的天幕籠罩在土地的上方 。 我所處的地方就在這天幕的邊緣,這天幕正往西北西移動中,因而東南角的空缺已然形成,可以看到天幕邊緣的藍天與陽光 。 正當觀看時,忽然意識到有一種奇怪的聲音,過往不曾聽過這種聲音 。 然而我正式搬到這兒居住也才是最近幾個月的事,所有關於天象氣候風土民情鳥獸昆蟲 … 都是新鮮事兒 , 就像今天,大風過後,我站在戶外聽著這大自然的聲音感覺奇怪一樣 。 這聲音像是有著千軍萬馬在道上奔馳,聲音透過道路兩旁的山壁向四周發出聲音來 。 這樣的聲響往後持續了約有一個星期,但聲音有越來越小的趨勢 。 颱風後某一天晚上,到鄰居家閒聊,鄰居說附近山谷裡的溪澗,溪水大漲,有幾座橋都封了,這時我才猛地醒悟,原來這聲音就是溪水在溪谷裡的聲音 。

因颱風的關係,關在家裡幾天都沒出門,也沒電視看,只偶而上上網 。 平日無事也絕少出門兜轉,都說是為了節能減碳,沒有要事,不敢開了車子到處走,想到那幾十公升的油,一大桶子重得不得了,開個幾圈也就完了,心中多有著不捨 。 從前是時間少事兒多,所以常要開著車子到處趕著辦事情,現在是時間多得不得,事兒也不急,能減能省就減省吧 。 今天聽溪谷的澗聲不歇,便興起去看看的念頭,好久沒在這附近的山區兜轉了 。

開車經過幾條從中央山脈出來的溪流,過往是清涓小溪,現已成滾滾濁流,泥沙夾帶著石頭往下滾,沿途的樹木也被沖刷下來 。 現在雨停了,上游的水也不再補充,溪流的水勢也減緩了,但河床上躺著幾人合抱的漂流木及山上滾下來的巨石,可以想像颱風天下大雨時,這水的威力有多猛 。

新聞報導著各地區的災情,也上 google earth 去看看台灣的衛星地圖 。 尋找幾個災情重大的區塊,看看它的地形,也往它的上游去,看看匯集雨量的山坡面積大小 。 發現這次災情嚴重的太麻里溪流出口,下游原來有著巨大的沖積扇,現在被堤防圍成較小的溪流出口,堤防外原本是河床的地方蓋了一些零星的住屋,而地圖上標註地區的地名,居然就叫溪底 。 太麻里溪流的上游是大武山的山系,它的溪流流域雖不像西部的河流那麼長,但匯集的雨量的山坡面積廣大,有好幾條溪流注入太麻里溪流的上游,又加上東部的溪流短近,山洪暴發,土石泥流瞬間即下,群眾疏散的時間短,因此颱風來襲更應及早準備 。

往北看看知本溪流,它的上游也是大武山系附近,集水面積不若太麻里溪流廣大,所以在衛星地圖上顯示溪流較為細瘦 , 溪谷也較小 。 但饒是如此,東部的山較陡峻,山石被大量溪水沖刷,幾立方公尺大小的石頭也被夾帶下來,在如此湍急的水流中,這些石頭就像千斤重捶擊打在河岸上,縱有河堤,跟大自然的力量相比,亦薄若紙片,怎堪摧折,此其一 。 又堤防的興建,是在興建房舍之前,還是興建房舍之後,這兩者是有著不同的故事的 。 人們在心理上慣常依賴河堤保障身家財產安全,在有了河堤後再興建房屋,政府也發了建照,那麼政府自是要對民眾交代 。 但在河堤興建前,就走險招,在溪邊蓋起房子,又說服政府官員拿公眾的錢去蓋河堤,保障自家的產業,這樣的故事又不同了 。 只是政府啊 ! 政府,作為一個在上位者,應是領導民眾不要居險地,而不是被帶著走,否則台灣這種山多水多地震多的地方,永遠有救不完的災,此其二 。

平常時,人跟大自然爭地築河堤,人們以為有了河堤一切是穩妥的,但大雨來時大自然又把它要了回去,這公道要向誰去討去 ? 向政府機構嗎 ? 似也不是,還是應了解風水對土地的影響,選一個安穩之處呢 !

古早,我們的祖先,要選一個居家寶地時,都要看風水 。 現在的人看風水都是給祖先的,為了庇佑後代子孫,祖先安葬的風水一定要好 。 但自己腳下居住的土地風水呢 ? 是否更應注意 ? 風水決定土是留,不留 。 是穩,不穩 。 所以買屋買地之前更應看好風水,為後代子孫圖個安穩之地 。

由這次的天災,也讓我警悟,在山區溪谷裡遊玩戲耍,若上游山上的天空為烏雲壟罩,下游水雖不大也要急著撤退,以防山洪暴漲,逃生不及 。 上次八掌溪的事件也是這麼著,山區常有驟雨,平地則無,因此疏於警戒 。

現代人因長久居住城市,又房屋的建設也比往常要好,因此危機意識薄弱,對野外大自然的災害常是臨頭才知,這次的水災也算是給我們一個教訓,所謂 「 痛定思痛 」, 乃圖後定也 。

後記 : ,個人心中對氣象知識是有一些的小小疑惑,尋常我們說強颱,中颱,輕颱是怎麼訂的 ? 是風速 ? 還是攜帶的雨量 ? 個人感覺有時風速雖不快,但夾帶的雨量多,反而是危險的 。 又加上移動速度緩慢,在山區降下大雨,危害反大 。

又這幾天救難人員,為了搶救山區受困的居民,不眠不休,不辭道路險阻,翻山越嶺,個人對其表示莫大的敬意 。 還有工程單位為了搶通道路,在烈日驕陽下,辛苦工作,個人也是無上尊崇 。 台灣這塊土地,正因這些人而覺溫暖可愛 。

南太麻里溪出口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pf006119&aid=3224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