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7/11/10 01:00:34瀏覽2731|回應10|推薦2 | |
一個出生在台灣的盧麗安成為中共19大的黨代表,意外地捲起千堆雪,仿彿兩岸統一之日已然來到,「簞食壺漿以迎王師」的景象已可以想像了,然而真的嗎?或許,對於未來之事,筆者一向抱持不預測的態度。 只是筆者想借用對岸的一句電影台詞:「讓子彈飛一會兒」,子彈會打到那?在子彈停下來之前,都難說。 就目前來看,的的確確就是「統戰」,所以就不再多說了。只是我們如果把時間拉長後,還有統戰的效果嗎?比如說,在盧麗安亮相後,有北大博士生、女藝人等接著表態願意加入共產黨,所以共產黨「照單全收」、「一個都不能少」?如果過陣子後,這些公開表態的人還是沒能順利入黨,那應該就蠻好玩的,媒體又可以賴以為生了。 再者,就算大器的共產黨真得照單全收、一個都不能少,那接下來的問題是「然後呢?」五年後,二十大中盧麗安仍然只是黨代表嗎?光這個結果就會有很多意涵可以解讀了。不管如何,盧麗安能在評價不差的復旦大學任職,其能力不需多言,絕對是一位有才華、有能力的人才。而這樣一位出生自還未解放的台灣的一位女性人才,當來當去也只是一個「黨代表」時,那就蠻好玩的了。藉時,筆者就不認為會是「統戰」了,甚至是「反統戰」了。 就維基的介紹,盧麗安專攻英國文學,所以讓盧麗安擔任省長、省書紀是不符合其專長,但進京擔任教育部長應該符合其專長能力吧,還是說最終也只能當個「副部長」嗎?一如筆者印象中的一句話「統一後,台灣人能擔任國家副主席」嗎?「寧為雞首,莫為牛後」,不過聽說對岸的講法是「寧為雞首,莫為鳳尾」,但大意是一樣的。 其實,筆者一直認為最好的「統戰」就是中共大方宣佈,兩岸統一後,新新中國會實行民主、落實法制,就算把過去國民黨所教的「軍政、訓政、憲政」拿出來抄抄改改,筆者認為都好過於現行的「統戰」伎倆。可是筆者這個死老百姓就是無法理解為何共產黨就是說不出口?然後就有一堆網友大力的批評我們民主的混亂,對岸如何的強大等等,對岸的網友就算了,筆者一直無法理解是我們這邊的網友,享受著「自由」的好處時,卻在評估著「自由」。 遠的文化大革命就不說了,過去五年,習近平大力主導的「反貪打腐」中,那些又貪又腐的官員,難道不是共產黨的黨員嗎?難道不是照著共產黨的制度提拔出來的嗎?還是說那些官員都是我們台灣派過去的「死間」嗎?天啊,這個劇情比無間道還無間道了。 求學時,國民黨教說民主是「選賢與能」,然後長大後,經歷我們的政黨輪替之後,筆者才理解到民主的重點不在於選賢與能,當然選賢與能是最理想狀態,但關鍵在於「制度」和「制衡」。川普夠狂吧,一堆人等著看川普的笑話,可是這樣狂的川普最終還是只能臣服在「制度」之下,否則為何當美國司法和媒體在調查「通俄門」時,川普只能在推特上叫來叫去而已,而不是直接把相關人士幹掉當肥料? 最後,寫給所謂的「獨派」人士,中共就是在搞「統戰」,然後呢?你們只會鬼叫鬼叫嗎?集合你們的智力、財力,把阿里巴巴幹掉,然後主導世界的經濟,這樣筆者相信這陣子說要加入共產黨的人士應該全都會轉向,然後投入你們的麾下或是懷抱! |
|
( 時事評論|兩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