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5/11/06 05:20:48瀏覽1739|回應25|推薦117 | |
心電感應不需要電話 昨天下午出門辦事,路上我要先去一個換幣的地方換錢。那個地方在 shopping centre 外圍的大街上,平時除了開車,我們不太會徒步逛到。車子抵達路邊一時看不到空的停車位,我匆忙下車才發現手機沒有帶出來。女兒很著急,一方面擔心違規不敢停車逗留,一方面擔心待會如何跟我聯繫接我。就這樣我下車而去。 拿人民幣換好澳幣花了大約15分鐘,出來後我走到路邊車位及路中央的停車場都找不到女兒的車。突然開始下大雨,我趕快跑進 shopping centre。在 shopping centre 裏面的店裏問了人才找到公共電話打電話給女兒,問她在哪裡,她說火車站前。「火車站前」,聽起來不太習慣。我們很少搭火車,猛然想起來火車站就在 shopping centre 地下,售票處及進站口就在 shopping centre 大門右側往裏走。我剛剛才從 shopping centre 出來,此刻在大門外打電話。 我跟女兒連上線的時候,我倆所在之地其實就在幾步之遙而已。 掛了電話,我走進 shopping center 立刻看到女兒。女兒也看到我,她一臉委屈說她有多擔心,不知道如何找我。我說,「有什麼好擔心的。」她說,「你沒有帶手機啊。」我說,「沒有電話,有心就可以。我沒有電話不是找到你了嗎?你站的地方,我剛剛才走過,我們如果注意一下一定會看到彼此。」 女兒不解,「沒有電話,有心就可以找到人?你這話真是不可理喻。」我說,「沒錯,用心就可以,人有靈性就會相通,我不用說話只要用心想你,你就會找到我。Be spiritual,你就會明白我的意思。」 女兒覺得哭笑不得,她說她一定要打電話跟老爸報告(報告就是告狀)。 我要說的是中文「心電感應」四個字,但是我不懂得英文怎麼說,只好說有「心」就不需要「電話」。 最後我順便提醒女兒,「媽媽是什麼人?媽媽在墨爾本待的年份比你的年齡還要多。隨便把我放在墨爾本任何一個角落,我都認得。媽媽這麼大的人,身上有帶錢,想回家就搭車回家,想散步就散步,有什麼好擔心的。不要說墨爾本,紐約、東京、上海、北京,我都不怕。如果是法國或德國,語言不通的地方,那你可能需要擔心。」說真的,女兒真的小看她媽媽,把我當成一般的移民媽媽似的,有口難言,出門就會迷路? 說話的聲調 前天下雨,風特別大,女兒房間小窗附近的牆壁傳來奇怪的噪音,她心裏害怕。她破例讓我坐到房間裏,我一邊上網,一邊觀察等待她所說的噪音。我知道屋側牆邊有一棵雜草長得很高,已經竄到屋頂底下的天花板,就在廁所的窗外。廁所的窗子是通風的,所以風吹草動聲音特別大,而且分不清是屋內還是屋外。 繼續觀察,有鳥飛的振翅聲,擦撞樹葉搖晃的聲音,還有鳥叫聲。我想起來,半年前就看到屋外的某處天花版有一角輕微脫落,現在可能脫落得更厲害,搞不好鳥飛進飛出在裏面築巢,如果生了小鳥就更糟糕了。後來女兒自己瞧見,說是有鳥在天花板脫落的缺口進出的樣子。 天花板脫落找人修,要找什麼人呢?我想到木匠,想到 handyman。要找工人,就要看社區報紙廣告。社區報紙一個禮拜來一次,女兒總是順手丟進垃圾桶,所以只能等最新的報紙。昨天報紙來了,我還沒開始打電話。女兒午餐前回來說,「媽媽,你在這裡不需要幫我煮飯。你要幫忙,就是幫我找人來修該修的,譬如屋子外面的天花板。」 ok,我打開報紙研究分類廣告,看到有修天花板的。打過去,那個人告訴我應該找木匠或 handyman。我很得意我的 common sense,我的第一直覺判斷沒有錯。於是我打了幾個電話,跟兩個 handyman 約好時間來估價。 打完電話,我沾沾自喜的跟女兒說,「你有沒有聽到我怎麼講電話的?我講電話談事情是不是像模像樣很有自信?談事情就是要這樣談的,你懂嗎?」 女兒說,「我覺得你說話有兩種不同的聲調是不對的,正常人只有一種聲調,在家裏,在外面都一樣。我的朋友的媽媽說話只有一種聲調,對誰說話都是一樣。」 我說,「你如何知道別人的聲調只有一種?你在別人家,你是外人,他們對你說話就是對外人說話的聲調。你不是他們的孩子,你聽不到他們對家人說話的聲調。」 我就是等她在家才打電話,讓她有機會見習如何打商業電話。女兒課餘的工作是講電話的,但是是心理諮詢的電話,跟商業電話當然有差別。 其實,打電話也是生活技能,是需要學習的。我在商場打拼三四十年,工作上打電話不計其數,說話當然老練。墨爾本是我的第二個故鄉,我是本地人說話沒有文化或語言的隔閡,我講電話很接地氣的。 女兒主動要求我幫忙打電話,可見她自己對打電話沒有信心。所以我樂得現場示範。她討了便宜還賣乖,不讚美媽媽,還嫌媽媽說話聲調因人而異。 女兒當然不高興被教,她說,「我將來當了媽媽,當我的孩子 23 歲的時候,我只想當他們的朋友,不會想要教他們東西。」 我說,「人與人相處就是彼此學習的機會,不是誰教誰,就看你有沒有東西可以 offer。你媽媽有太多東西,你不接受,豈不是浪費?如果你媽媽腦子裡沒有東西,跟你說話,只能接收你說的,不能給予,那樣的人生多麼乏味! 你想當子女的朋友,但是沒有新鮮的東西可以 offer,你的孩子把你當朋友,會有趣嗎?」 女兒無言以對。 我繼續說,「你有沒有發覺,你想跟你媽媽辯論,不是那麼容易。因為你媽媽是講理的人,她講理有充分的人生經歷當基礎。事實上,我也很感激從你那裏,我學到很多新知識,同時我也有很多東西可以傳給你,我們的互動多麼有意思。人生就是這樣不斷進步的。」 忘記女兒怎麼說的,但是我知道她不得不同意。呵呵。 把子女當朋友一樣尊重 很奇怪,人長大了就不願意受教,尤其是年輕人,以為他們自己真的是後浪推前浪?中國古話說得好,「近朱則赤,近墨者黑」。交朋友會不知不覺受到朋友言行的影響,這種「教與學」是潛移默化,不知不覺的。不只是朋友之間,夫妻之間也是如此。 我趁這個機會告訴女兒,我此次來澳洲之前原來不打算通知她,準備偷偷的飛過來,自己開門進屋給她一個,dada dada 的驚喜。但是她爸爸不同意,他認為不通知女兒就來的做法不是給女兒驚喜,而是「驚嚇」,是對女兒不尊重。所以我才通知她的。我問女兒,如果我真的不通知她就來,會不會成為驚喜? 女兒聽了笑得開心。她一向認可老爸像朋友,她爸的話最合她的心意了。 我說,「你看,我跟你爸爸之間也是一樣,我想不到的地方,他想到了,我就有機會學習,自我調整。夫妻之間就是這樣互相造就,彼此教導,彼此學習的。」 我相信我昨天這一番說話是有說服力的。當媽媽的我當然不會在乎要女兒舉手投降來表態。但是,我們彼此心照不宣。 |
|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