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普立茲解釋性報導獎得主卡特(Julie Cart)今天指出,記者檢視別人,別人也會檢視記者,因此記者在外言行必需十分謹慎,且記者不應有立場和意見。 政治大學與中央通訊社主辦的2009傑出新聞人員論壇─普立茲新聞獎得主工作坊,今天在政大舉行。卡特在會中主講「野火燒不盡─美國媒體與環境災難」,並接受與會者提問,會議由中央社董事長洪健昭主持。 卡特表示,記者檢視別人,別人也會用標準檢視記者,所以記者在外言行必需十分謹慎。例如,記者若是不喜歡某位總統,不應顯示出來,有立場就不適合報導。 「凡走過必留下痕跡」,卡特說,在網路貼文,大家都會看得到,且人家就是有辦法找到你的電子郵件,因此她言行十分謹慎。她說,新聞學院就是告訴學生未來在複雜的環境中,如何自處,「進入這行業一定要謹慎」。 卡特表示,身為業餘的部落客,她絕對不會根據部落格的東西寫新聞,部落格可提供資訊來源,但必須獨立洞悉事件的全貌;如果想要到聊天室找新聞題材,也必須表明身分。可以利用網站挖掘新聞,但不能直接使用,這樣會出事的。 洪健昭也說,重大事件不能聽信社交網路的訊息,網路上 100多字無法把事件敘述清楚;專業記者或讀者需讀完全文,不能只看標題。不過,這是全球性現象。 卡特表示,身為環境版記者,她不是環保倡議者,未參與環境組織。她報導新聞也不能有立場,只能忠實、平衡報導,讓讀者決斷。 她強調,記者不能參與政黨,必須做到政治獨立,讓讀者相信記者是公正獨立;不過,記者沒有絕對的客觀,只能盡量做到客觀。 洪健昭補充說,記者要雙面並陳、平衡報導,告訴讀者是誰在說謊,而這需要有豐學養才能做出判斷。 卡特1983年進入「洛杉磯時報」,最早是跑體育新聞。她表示,進入新聞界時沒想到未來會當環境記者,剛當記者時什麼新聞都要跑,每件事都知道一點一點,每件事都在為未來準備。當時累積的經驗,都是她現在能夠獲獎的原因。 對於新聞新手,卡特建議,必須在各個場合慢慢學習翔實報導,內容抓到恰到好處,就會受到歡迎。 談到採訪技巧,卡特以自身為例說,她對很多專業議題並不了解,但對每件事有興趣。記者必須有好奇心,不要一味安靜,要不斷發問;就好像到每個一個城市,和計程車司機聊天,就可了解這個城市。 卡特表示,記者必須要鍥不捨報導真相。她在報導加州野火新聞時,探討背後的利益糾葛,發現企業捐給候選人款項,牽涉利益高達好幾百萬美元。 她說,卡崔娜颶風發生時,一般記者多在報導居民遷移到其它地方等故事,對政府的反應報導不足。她的重點則在觀察聯邦政府採取的行動和時間是否得宜,找出權責歸屬,探討政府如何避免重蹈覆轍。 至於採訪對象,政府官員因為需要記者傳達訊息,容易接受採訪;一般市井小民對記者會有防備心,這時記者就必須以尊重的態度採訪。卡特同時提醒,採訪前都要做足功課;採訪時雖然告訴採訪對象你不懂某事,但並不表示你很笨。記者要學習專精,但不需要針對每個領域都專精。 洪健昭則勉勵記者要培養實力,大量閱讀、練習寫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