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5/01/16 21:04:28瀏覽2071|回應31|推薦99 | |
我是台灣人,也就是在家說閩南語的台灣人。小時候只知道父母出生於日據時代,生活辛苦,學歷不高,但是都會說日語及國語。 唸書的時候,同學之間有哥哥姐姐的常常聽到是民國38年生的。當時只是覺得民國 38 年好像很特殊,但是不怎麼明白。漸長才搞清楚「38年」就是跟著蔣總統一起來台灣的外省人。 對於還是孩子的我可以感覺到「外省人」與「本省人」的區別,外省人的孩子一口標準國語,口齒伶俐,態度看起來比較自信,用現在的星相來說,好像都很接近獅子座。本省人的孩子,說國語顯得笨拙,外表看起來樸實。 學生時代至今一直走在一起的姐妹淘,我們之間有本省人、客家人、福建人與廈門人。也許福建、廈門跟台灣一樣都說閩南語,所以我沒有想過福建人與廈門人的朋友是什麼時候來台灣的。直到兩個月前在台北,我們見面聊到,才知道其中一個人的父親是民國34年跟著政府來接收台灣的。(瞧我們多麼單純,從來不談政治) 我沒有出國前,台灣每年都會慶祝光復節。聽說現在不放光復節假了,但是不知道還慶祝不慶祝?既然沒有假日,難怪台灣人都忘記台灣只是台灣省,是中國的台灣,是國共分裂之前的中國。 特地上網找到台灣的歷史年代如下: 1. 公元607年,隋煬帝曾派兵到台灣,那時的台灣還是一個荒涼的島嶼。 2. 宋元以後,開始有人從閩江一帶遷移到台灣來開墾。 3. 明朝末年,台灣被荷蘭人佔領了二十年。鄭成功率兵攻打荷蘭人,經過幾次苦戰,荷蘭人投降,台灣回歸中國的版圖,這是第一次光復台灣。 4. 清朝同治年間,日本先試探性的派了三千海軍在台灣上岸,殺害牡丹社的山胞,然後向清廷提出賠償要求。清廷吃了虧,還賠錢,日本食髓知味,開始覬覦中國。 5. 清光緒年間,甲午戰爭爆發,清廷慘敗和日本簽訂了「馬關條約」,昏庸的清廷將台灣、澎湖割讓給日本帝國主義。朝野各界憂憤,台灣居民情緒激動,寧可與日本人同歸於盡,也不願淪為日本人的奴隸。 台灣向清廷求援不能如願,決定獨立自救,公推巡撫唐景崧為大總統,宣布自立為「台灣民主國」。由丘逢甲、劉永福等人領導對抗日軍對抗失敗,台灣淪為日本的殖民地。 6. 民國26年,日本侵華,中日戰爭開始,同時爆發第二次世界大戰。 7. 民國32年底,中美英三國領袖在開羅舉行會議,在會中決定將日本在中國所奪取的土地,東北四省及台灣、澎湖歸還中國。 8. 民國34年8月14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十月二十五日,中國政府在台北中山堂接受日軍投降。淪陷了五十年的台灣,又重回祖國的懷抱。
【後記】 民國77年蔣經國去世,同年我因為工作的機緣移民出國。那時候的通信方式依賴打電話發傳真及航空郵遞,對後來台灣的情況只能道聽途說,所知有限。發現 udn 平臺開始建立部落格五、六年的期間,才知道台灣的歸屬已經成為台灣人各自表述的故事了。 我覺得很納悶的是,為什麼有台灣人不承認自己是中國人。按照他們的想法,台灣人都是石頭裏蹦出來的? 我在台灣生長,求學,有十多年厚實的工作經驗,從本地中小型企業到上市公司,在轉換外商公司,熟悉台灣的諸多不同產業。我還記得工作上曾經跟當時中國旅行社打交道。進出口產品的包裝嘜頭一定要有 Made in Taiwan R.O.C. 的標示。 我一輩子使用的身份證是中華民國身份證,我出國的護照是中華民國護照。出國後向外國人自我介紹我是中國人,台灣來的。第一次在教會裏遇到有大陸人,聽到他們自我介紹是中國來的,我聽著覺得有點奇怪。怎麼他們要強調是中國來的,不說是北京或武漢來的呢?久而久之,見怪不怪,反正我是台灣來的。 第一次要去大陸,問朋友用台胞證還是澳洲護照的差別。朋友說,用澳洲護照萬一發生戰爭,可以受到澳洲大使館的保護;用台胞證大概就任人宰割了。於是我決定用澳洲護照。朋友還說,如果被知道是台灣人,容易被大陸人抬價吃虧。 所以我在大陸五六年一直使用澳洲護照,人家問我哪裡人,我說我是外國人,以為外國人有保障。(我說我是外國人也有幾分像,他們就誇我中文怎麼這麼好。現在想來真是滑稽。) 後來簽證到期,重新申請又要準備很多文件,又要公證,手續繁瑣。我在格友文章讀到使用台胞證的好處,於是兩年前開始申請台胞證,才知道當台胞比當外國人方便多了。 用台胞證辦理出入境手續,承辦人員的態度比以前拿外國護照友善,而且根本不需要填任何表格。我在大陸當了幾年的外國人後才發現原來當台灣人比當外國人體面受用,中國政府及老百姓都對台灣人禮遇有加。 我想到自己硬是當了幾年外國人,真是傻啊!
|
|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