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09/17 21:36:34瀏覽1195|回應3|推薦71 | |
記得當年初入教職,班級經營的千頭萬緒和學生輔導的種種問題,總是讓新手的我不知所措。當年閱讀 當天大師分享的主題是教導孩子正向性格,已經年近七十的大師,看起來溫文儒雅又神采奕奕,談起話來字字珠璣讓我受益不少,寫下整理筆記作為紀錄並與大家分享。 教授提到現今快速的社會變遷(尤其是經濟生活的改變),高度競爭的社會與心靈生活的傷害,教育的溫室化,以及資訊時代的特殊環境使的現今孩子們成長的大環境已全然改變。 現今的孩子們其實已是資訊的原住民(digital native)。這資訊的多元與泛濫,讓我們的孩子越來越喜歡生活在與現實脫勾的網路生活裡,這種兒童心理世界的新叢林與兒童人際互動的缺乏,卻也成就了現今的焦慮憂鬱的資訊時代。 這群資訊的原住民(digital native)約略出生在1985年以後,我們稱他們所處的時代為Me世代,稱他們為GenMe'ers 這Me世代是由當年Tom Wolfe 提出Me Decade的觀點: The Me Decade definition:the decade of the 1970s thought of as characterized by narcissism, self-indulgence, and a lack of social concern in many, esp. younger, people (the )Origin: coined (1976) by Tom Wolfe (1931-), U.S. writer 後來由Jean Twenge教授稱這個世代為Me Generation(Me世代), 稱他們為GenMe'ers GenMe'ers成長背景就是被照顧得較好,生涯體驗較少,承擔責任不足, 重視自我的實現(self fulfillment)也特別強調自尊(self-esteem)。 為何稱為Me世代呢? 因為他們的生活經驗中充斥的就是 love me ; help me ;take care of me;give me; for me Me 是個受格是個喜歡接受的年代 而相對的嬰兒潮時期出生的人稱為I世代,在他們在生活中 I do. ;I can. ; I can do. 是生活的重心。 I是主格,是凡事身體力行,自己努力才能有所得的年代。 這二者代表著什麼不同的教育意涵? 1986年Gallup poll(蓋洛普)曾經對美國1500位成功人士作調查,哪些原因是使他們邁向成功的最大因素,結果明白事理,獨占鰲頭名列第一位,接著是廣博的知識、多方面的能力、好的生活與工作習慣和毅力等等。 而何謂明白事理呢? 大師提到明白事理就是從生活中一點一滴的學習體驗,從師長、父母的身教中觀察學習得來。而非從說教和紙筆測驗得來的。 美國心理學家托門(Lewis Terman)從一九二一年起,長期追蹤天才兒童數十年,發現他們長大後,並沒有比一般的人有成就,日子也沒有過得比較幸福。卻發現誰願意把心力和時間放在所要做的事上,誰就獲得成功。這裡所謂的心力我想其實就是教育的根本吧!! 每個世代的人都有其特有的生活環境與性格特質,無關對錯。ME世代的人也有其新挑戰和特有的承擔,那在教育上我們又該如何著力呢? 教授建議: * 多接觸有見識、有德行和胸襟的師長、朋友及長輩。 * 多閱讀有啟發性的書和傳記。 * 生活中多接觸能給你啟發、陶冶和磨練的環境和現實。 其實這資訊爆炸的時代,大家都在挑戰與回應中生活, 而當你準備的工具越好,相信你的回應就越成功。 |
|
( 心情隨筆|校園筆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