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6/03/10 11:44:31瀏覽1394|回應2|推薦51 | |
「那隻羊是真的?還是假的!」「操場上有鴨子耶!!」熱鬧的歡迎聲中夾雜著小朋友此起彼落的驚呼聲,這是台北市延平國小的小朋友走入校園,說出的感動。學校今年第二期稻作收割活動,除了全校師生共同參與外,還邀請了台北市延平國小的小朋友及臺灣大學生物產業傳播暨發展學系的大朋友一起共襄盛舉,體驗歡慶收割的活動。 學校紮根食農教育獲得各界的肯定後,每年都有台北都會區的學校蒞校進行城鄉交流學習活動。都市來的客人們跟著學校的小農夫,戴著斗笠拿著鐮刀在社區耆老的指導下,辛勤的將老天爺賜予的一把把飽滿的稻穗割下。伴隨著割稻機轟隆轟隆的運轉聲,把穀粒一顆顆打下,再送進糧車裡。來自水泥叢林的大小朋友第一次親手割稻,第一次親眼見到轟隆作響的割稻機,伴著稻熟禾香在大太陽的洗禮下,賣力的參與體驗。這種實地體驗的生活教育,不但拉近了我們跟大自然的距離,也親身的體會到土地真是老天爺送給我們最珍貴的禮物。 割稻後散落在田裡的不只是脫穀的稻稈還有遺落的稻穀。眼尖的小朋友急忙撿起來問:「老師,這掉落的稻穀怎麼辦?」,這就是拾穗的觀念啊!「老師,我撿到這麼多,請您一定要幫我拿到曬穀場。」就在這田野活動中,小朋友也體會到了「誰知盤中飧,粒粒皆辛苦」的惜福觀念。 收割完後,大夥兒席地而坐,一起享用古早農忙時期的「割稻飯」。系主任及兩校的校長,肩挑扁擔將香噴噴的飯菜挑至田邊,慰勞辛苦農忙的學生們。頓時整個生態田成了大地食堂,這種中國式傳統的野餐活動,有別於西方的野餐型式,既環保又帶著濃濃的人情味及感恩惜福的農村風情。
收割完畢隔週是小朋友最期待的日子,因為我們要前往台北進行兩天一夜的城鄉交流回訪行程。第一站造訪的是矗立在學界中的夢想指標--台灣大學。台大農藝系研究所的大哥哥大姊姊充當一日導遊,帶領著全校師生認識台大校園。小朋友在寬闊的椰林大道優遊的騎著獨輪車,聽著傅鐘的故事,台大農場的由來,總圖書館的建築特色。孟瑋摸著圖書館的13溝面磚說:「這種可以防止敵軍轟炸的牆面,真是令我大開眼界。」
師生們也參觀了與米食最有相關性的種子研究室「磯小屋」,這棟舊式建築訴說著臺灣農業發展的脈絡以及蓬萊米之父磯永吉的故事。磯小屋裡還擺放著檢視稻米的「穀粒胴割檢定器」、「穀粒硬度測試計」、「種子取樣器」,甚至連顯微鏡、溫濕度測試計都有,真是令人嘖嘖稱奇。小朋友看到既興奮又驚訝不已。全校師生就在這台灣最高學府,最頂尖的知識殿堂,紮紮實實的擴展了視野,長了知識。離開農藝系時,對於實驗室裡各項陌生器材感到新奇與嚮往的嘉原頻頻說道:「真期待將來能到這兒來就讀」。 讓台大磯小屋重見天日的劉建甫老師(左一) 位於台北市的延平國小雖是的地處熱鬧繁華的大同區,但因鄰近大稻埕附近,所以學校也推行米食教育。早期大稻埕一帶以務農為主,當時這個地區有一個很大的曬穀場,供這裡的居民使用,因此就將這裡稱為『大稻埕』。在志工媽媽的帶領下,大夥兒一起製作地方特色米食--芋頭粿。在製作過程中,讓小朋友認識米食並非只是白米飯而已,而是能廣泛應用在製作各種美食的食材。 校際交流會場裡延平國小的直笛隊樂聲悠揚,然而我們的獨輪車花式表演也不惶多讓,在互動的過程中每位小朋友都充分的展現自我,賣力地表現。每位學生都希望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現出來,流露出來的眼神都是以自己母校為榮的自信與驕傲。這趟交流學習,真是收穫多多!! 感謝!!這篇文章獲得國語日報青睞榮登105/1/17樂學版 |
|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