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11月16日中國總書記習近平,在第三屆世界互聯網大會上,發表視訊演說之後,鴻海董事長郭台銘,17日上午,也在浙江烏鎮現場,進行了演講。
郭台銘透露,在富士康版圖中,已經有好幾座工廠,做到了可以關燈生產,在黑暗中,讓硬體物件和機器設備之間彼此溝通,資料之大,超過幾億筆,遠超過微信或者微博人與人互傳的資料。
他更強調,當生產程序全面智能化之後,明年雙11「我們不會事先備料,也不會事先生產,我們要根據產能、根據資料,使用者端的資料告訴我們,我們告訴供應商備多少料,儲存多少貨源和零件,生產線什麼時候開,什麼時候做什麼樣的產品。」
以下是演講節錄:
我今天報告的題目是《智慧製造引領數位經濟的發展》。
我們認為數位經濟跟傳統的一般的製造最大的不同,在於數位經濟讓我們學會了怎麼樣從傳統的製造變成智慧製造。也就是說,我們用製造過程中所產生出來的數字加上互聯網的應用,所以我們叫「智慧製造+互聯網」,而不是「互聯網+」。
智慧工廠在智慧製造流程,產生了全程的製造流程的全記錄。我們有幾座工廠已經做到了可以關燈生產,原因是我們積累了很多資料。
機台和機台之間,我們用物聯網技術產生了大量的資料。資料建立以後,我們要建立模型。就是怎麼樣採集有用的小資料,經過製造過程中產生的小資料,經過自動處理。
在整個生產過程中,我們有影像辨識、信號處理,產生了所有的生產過程全記錄。所以海量資料其實是一個生產過程的全記錄。所以一般一座工廠可以產生幾百億筆的生產資料單元。
因為通過影像辨識,不單純辨識的是數位,通過這樣的辨別,可以讓機器之間彼此的生產過程用影像傳送,可以知道每一個單筆資料,每一個製造流程是不是跟上一個製造流程在影像辨別上完全相同。做到這點才可以做到關燈生產。
所以可以想像一座工廠有幾千個物件、幾千部機器它們之間在彼此溝通、傳送資訊。
過去傳統的自動化,傳統的機械生產都是人和機器作為控制的介面。現在完全是物跟物、機器跟機器自己聯網的介面。
大量生產以後不能人工檢查,所以每一個步驟都是自動化檢測。資料通過回饋讓我們知道生產的資料和生產的過程、產生出來的產品是符合品質的。最後我們要把所有資料通過安全監控完整地保存下來,作為下一代生產過程的參考。
富士康所想要強調的是,在發展工業互聯網、物聯網的大資料中,我們用的是上線、雲端、聯網、互通與回饋。在我們公司內部叫做「雲、移、物、大、智、網加機器人」。
我們用雲端的技術、用移動通信的技術、用大量的資訊影像傳送,也用到大量5G技術,我們用很多海量甚至於天量的資料,產生的每一筆資料,從頭到尾每一個流程缺一不可。因為幾億筆資料,漏掉一個過程,漏掉一個資料,後面整個制程都亂了。所以我們的資料之大超過人與人之間發送的微信或者微博的資料,我們的資料用量之大超過想像。
這些海量資料收集以後,經過40年所積累的製造經驗,我們分析什麼樣的資料、什麼樣的參數是有用的,什麼參數是沒有用的。
比如說我們積累了過去40年,做上千萬套的模具。我們設計任何一部手機,任何一個電視,從資料庫裡抓出來的模具,不再告訴我們標尺寸,而是告訴我們怎麼定工差。當什麼定了工差以後,我們曉得下一次設計的時候,我們再出的錯誤告訴我們,定工差的流程怎麼樣能夠自動地學習,現在我們的工差工作都不是由人的經驗判斷,而是由機器自己定工差。所謂的人工智慧深度學習。
當我們累計很多經驗以後,這些經驗用數位和影像告訴我們下一次工差應該定在什麼樣的一個水準。經過幾次的判別,我們越來越曉得什麼樣的工差對大量生產最有用,什麼樣的工差對品質最有保證。定工差的過程過去都是由人的經驗來定,需要很多老的師傅,現在不需要了。過去需要經驗的是機械工程的師傅,我們現在要的是會運用資料的判斷者,他曉得資料能告訴我什麼。產生了這些資料,最後聯網。
我們任何一個工程師、任何一個生產者可以在過程中隨時用他的手機、平板,控制、監控所有的現場流程。然後再加上關燈生產,機器人雖然有眼睛,它不需要有光線,可以用它的信號處理它所應該的搬運、儲存甚至工作物件的傳送。
下一代智慧製造產業革命是分享與共用、跨界、大數據,包括製造流程大資料、包括供應鏈大資料,將這三大流程產生的大資料彼此互通互聯才會產生下一代所謂的智慧製造。
在此向各位說一下,我們在推動一個C2C的模式,比如這一次我們也參加了天貓雙11的活動。從使用者接到訂單開始,很多人都把生產做好了,我們是把零元件和供應商做好,當接到訂單以後我們很快從供應商零元件製造商到成品製造。採購和售後服務,這些我們都積累了很多資料。
所以明年雙11的時候我們堅信,我們不會事先備料,也不會事先生產,我們要根據產能、根據資料,使用者端的資料告訴我們,我們告訴供應商備多少料,儲存多少貨源和零件,生產線什麼時候開,什麼時候做什麼樣的產品。
所以這些都是我們將來要運用大資料,幫供應鏈從零元件製造一直到消費者,把中間的環節,就是沒有效率造成待料庫存,都消除掉。我們認為,數字的浪潮對於製造業、對產業的創新產生了軟硬結合實虛結合。
我們覺得去年互聯網大會跟今年互聯網大會,有一個最大的不同,過去互聯網也就是說馬雲(微博)所講的,新零售、新製造、新技術。我跟馬雲常常溝通,不曉得是我觸發了他的靈感,還是他勾起我的興趣,他過去從不觸碰製造,現在已經開始接觸了。
科技就是為了改進人類的生活便捷快速而存在的。我們認為未來的發展是硬、軟整合,實虛結合的世界。我們的看法是從互聯網角度,是「互聯網+」,從工業角度,我們認為是「+互聯網」。
謝謝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