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總統在大阪「川習會」急轉彎,宣布「放生」華為,美商可繼續供貨,使外界認定川普正大力遏制中國、阻撓其科技發展的人跌破眼鏡。如今中國只是重申對美採購「大量」農產品,其他措施並未退讓,即達到華為解禁,到底是為什麼?川普自稱大勝,但美國得到了什麼?引起普遍質疑。
簡單說,川普也害怕中國要「邊打邊談」或「新長征」,這樣他發動貿易戰首先重傷攸關自己政治生命的農業州選情,逼他必須「放餌」,吸引中方重回談判桌,最終達成貿易協議,對選民交代。加上美國數十家重量級科技業者疾呼,關稅戰重傷美國利益,直接對川普構成壓力,逼使他從遏制中國的「戰略家」總統,退回到「生意人」總統,凸顯川普著眼商業利益而不是戰略性的美中「準冷戰」。
不過,川普歷來常靠直覺決策,在幕僚群鷹派、鴿派中游移,放寬對華為供貨可能是類似情境的決定,中方如無足夠回報,川普可能再變回去。而放寬供貨華為,今後美國再要求盟邦禁用華為設備,可能失去立足點。但也有評論認為,貿易戰造成驚恐效應,外資和供應鏈繼續撤離中國,趨勢不會因美中休戰而改變,最終將影響中國「世界工廠」地位,川普的目的已達成一部分。
美中貿易戰最終能否達協議,還在未定之天。一,國會兩黨遏制中國聲音高漲,並不認同就此罷手;二,達成協議沒有時間表,意味川普在「蓄養」談談打打局面,就像撿雞蛋和擠牛奶,等雞牛養肥養壯後,等2020年總統大選適當時機再一舉收割成果,然後向選民誇耀政績。川普反覆多變,中國並非沒有提防,官媒說「平常心應對」,絲毫不敢慶祝勝利。
數月來,美國遏制華為和5G鬧得風風雨雨,和21世紀科技產業牽涉數兆美元生意相關。但中國是否誇大華為和5G成就?華為和5G最後是否變成無足輕重,使川普不那麼在意?
讓我們檢視一些較非主流的觀點。一,美國戰略可能跳過5G,直奔6G嗎?華為5G事件可比喻為中國版「史普尼克危機」。1957年10月4日,蘇聯成功發射「史普尼克一號」人造衛星,讓自認太空科技領先的美國朝野震驚;次年,美國成立高等研究計畫局、艾森豪總統批准成立NASA,美蘇展開太空競賽,成為冷戰轉捩點。華為5G是不是中國的史普尼克號,刺激美國官民奮力合作急起直追?美國科技實力強大,但缺錢,財政赤字連年升高,能否爭氣,攸關能否「再度偉大」。
二,5G功用、中國成就是否被誇大?中國高調宣傳華為5G成就,和美國遏制5G開展輿論戰,彷彿中國科技全面領先世界;川普誓言不允許任何國家在未來產業和科技上超越美國。今年4月,高通(Qualcomm)和蘋果專利官司和解,蘋果、高通都宣布放棄5G或5G芯片研發,太不尋常。業界解讀認為,可能是放棄5G、直攻6G的訊號。礙於商業機密,外界不明真相。
三,技術面和戰略面,5G漸被質疑。有中國專家在北京實測,其速度雖比4G快數倍至數十倍,卻很像4G LTE升級版,並沒有快百倍的威力。5G應用在無人駕駛、人工智能、遠程教育和醫療、物聯網等,但因使用毫米波頻率帶寬雖夠,傳播距離卻不遠,地面需建密集基站。華為設備低廉恰好彌補這項需求,中國迄今已建35萬個基站,是美國數量的10倍。將來每個人出門手機聯結5G,每趟需使用上千個基站,鋪設成本大增,卻無法保證哪怕有一秒鐘斷網,自動駕駛或醫療等就可能出人命。所以美、德、日早已在研發 6G,將地面基站與衛星系統結合,確保永不間斷的寬帶覆蓋。
有評論認為,華為低價可建立大量5G地面基站,高比例搶占全球市場,卻可能形成浪費性投資,因5G的內在缺陷,短期內可被跨世代6G取代。芬蘭Oulu大學已和諾基亞5G團隊合作研發6G;未來100GHz太赫茲(THz)級別的頻率比5G更快速可靠,美國已著手研發,日本廣島大學領先世界;德國也在開發。
將來6G通信須結合低軌衛星,美國波音、馬斯克的SpaceX技術領先全球。SpaceX上周二成功用一枚火箭發射60枚衛星,說明美國急步開發6G,可能直接越過5G。這些事實或許讓川普「放生」華為漸不在乎,美中圍繞華為5G爭戰,是否是一場戰略忽悠?中美誰領風騷,或許兩三年內即可揭曉。(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