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世界很有趣。我們努力地思量琢磨了半輩子,就是希望學習做「正確」的事。現在,我們卻必須再學習一項功課:正確的事情不要做太久。
這是思科(Cisco)前執行長錢伯斯(John Chambers),長期見證科技產業變化,心中的感觸。他說,很多公司就是這樣陷入困境和錯失了機會。
大多數公司都低估了科技變化對自己企業的影響,他們努力在目前「正確」的事業上,追求生產力提高一點,今年比去年多成長一點,成本降低一點。等到科技與市場變化很明顯時,已經太遲了。
錢伯斯去年卸下執行長的任務。他領導公司二十年來,公司營收成長了七百多倍。雖然中間曾經歷多次驚濤駭浪,但他終究帶領公司穿越激流,成功展開一次又一次聰明的冒險。
很多人常想要準備好再出發,他的觀察是,對領導人來說,沒有「做好準備」這回事。公司的重點應該是,把「在工作中學習」的精神,深植在公司的DNA裡(三四頁)。
接近第四季,很多公司正開始為年度策略規劃做準備。小心不要落入陷阱,抱著過去正確的事不放。本期,兩家重量級的顧問公司,提出直指核心的建議。
貝恩公司資深顧問指出,制定策略的重點不在於設法善用每一個機會,而是定義公司最重要的成長機會,並且把死板的資源分配方式打亂,採取「偏心」態度,把資源投注在最重要的機會上。其中,包括把最優秀的人才,從價值較低的領域徵召過來(六○頁)。
BCG資深顧問建議,在策略規劃時,關鍵是提出好的問題。就如管理大師杜拉克所說:「管理決策最常見的錯誤來自於,致力尋找對的答案,而非對的問題。」公司在未來三到五年內,必須回答的關鍵問題是什麼?這些問題的優先順序是什麼(七○頁)?
要注意的是,要開好策略會議,必須留心隱藏在背後的組織行為陷阱:同仁往往微妙地受到同儕影響,一不小心,會議室就成為一個一言堂。
沃頓商學院教授博格指出,受到社會影響力的影響,如果很多人都說A,那麼其他人就可能選擇從眾,即使他心裡原來有不同的想法;但只要團隊中有一個人說:「不,應該選B。」那麼其他人就比較可能說出心中真正的想法。
因此,若要避免團隊迷思,進入實質的討論,甚至辯論,策略規劃時,可以安排某個團隊成員,負責提出不同的意見,攪動氛圍,讓意見更真實,點子更多元(一一二頁)。
歡迎光顧保羅隨筆部落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