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先難後易 小英才能搞定兩岸
2016/01/27 07:04:49瀏覽74|回應0|推薦2

先難後易 小英才能搞定兩岸

總統、立委選舉結果揭曉,馬總統立刻邀蔡英文入府,商議多數黨組閣事宜,但遭到蔡的拒絕。因此,總統正式就職之前政局將有一段「空窗期」。儘管蔡英文在選舉前就口口聲聲宣稱:她兩岸政策的主軸是「在中華民國憲政體制下維持現況」,然而,由於她是李登輝擔任總統時代「兩國論」的總規畫師,對於是否接受「九二共識」又遲遲不肯表態。

1994年李登輝在國民黨內掌握實權前後,即指使一批所謂「自由派」的學者,推動「410教育改革」,翌年我出版《民粹亡台論》。此後即不斷思考「民粹」政治的破解方法。2005年,我出版《一中兩憲:兩岸和平的起點》,主張中華民國政府應當以「一中兩憲」的立場,和對岸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簽訂和平協定。這許多年來,我寫了無數的文章,提倡這個概念。令人遺憾的是,馬總統在兩岸政策方面,主張「先易後難」、「不統、不獨、不武」,等到他卸任之前,即使舉行「馬習會」,也無法挽回國民黨頹勢。

蔡英文上台之後,一定要堅持「先難後易」的原則,先把兩岸關係搞定;不可「先易後難」,重蹈馬英九的覆轍。在我看來,「兩岸政策」都是所有政策中的上位政策。如果兩岸政策不確定,台灣必然會陷入意識形態的「民粹」之爭,而永無寧日。

從五四時期的「新文化運動」開始,中國知識界一直盛行三種意識型態:「社會達爾文主義」、「科學主義」和 「全盤反傳統主義」。大多數的知識分子對於西方的科學只有皮相的了解,對自己的文化傳統也欠缺系統性的認識,而偏好引用自己熟悉的西方理論來「改變」或「改革」自己的社會,結果是一而再,再而三地犯下巨大的錯誤。

這種例子前有中共在大陸推動的「文化大革命」,後有李登輝在台灣推動的「教育改革」;前者在大陸造成了「10年浩劫」,後者則在20年後使台灣的教育面臨「全面崩盤」的危機。

蔡英文號稱「空心蔡」,對於許多重要的國家政策沒有中心定見,卻自詡為「最善於溝通協商的人」,凡事都要「找大家來溝通討論」。我最擔心的是:在內外交逼的情勢之下,她身邊一批只會做「單向度思考」的學者,解決不了棘手的現實問題,就會拿「去中國化」當出氣筒,一面努力把「台獨」培養成下一代的「天然成分」,一面挑激社會大眾「反中」的民粹情緒。我最擔心的是:台灣年輕一代「親日反中」的民粹情緒一旦被挑起,大陸民眾也很容易煽動「民粹」狂潮,雙方針鋒相對,後果不問可知。

在第三次政黨輪替之前,李登輝對「文化大革命」和「410教改」的前車之鑑,不僅沒有任何反省的能力,反倒大聲呼籲要「脫古改新」,「典範轉移」,剷除「亞洲價值」。蔡英文上台後,是否會隨著李登輝的「魔笛」起舞,而使台灣陷入萬劫不復的境地?值得謹慎以對。

(作者為台大心理系教授)

(中國時報)

( 時事評論政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paulhsu333&aid=449205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