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大陸御用學者張維為的可悲!/讀張維為「台灣民主由希望到失望」一文有感 許業武
2015/05/04 04:26:14瀏覽936|回應0|推薦2
《我思我見》張維為的逆向忽悠
May 3, 2015, 6:00 am 86 次

最近,無意中看到一個視頻,上面標上「被刪七次!被禁的視頻,今天剛解禁」,我想看看什麼內容要被刪七次,趕緊打開看,原來是復旦大學教授張維為的一個政治報告「中國自信」。隨便看上一段,像舊夢重現,幾十年前在上海,常常聽這樣的政治報告。他拿東方、西方做比較,來尋找根據。他歪曲事實,混淆黑白,為了增加堂堂中華民族自信、驕傲,實在好笑。張說自己在西方待過好幾年,西方的忽悠他是不會上當的,但是他現在正在忽悠著東方。

他說:「紐約我熟悉,上海的浦東機場到紐約的紐瓦克機場,就可以感受到第一世界機場和第三世界機場之別。」他號召:「中國人,你要自信!」。幾年前,我在上海浦東機場降落,這裡美和新,讓我震驚。上海發展速度驚人,超過了美國。我很自信,為之驕傲。前幾年,去紐約辦事,在甘迺迪機場進出,感覺有點似曾相識。後來又在浦東機場出發,再仔細一看,浦東機場的候機廳和甘迺迪機場一模一樣。甘迺迪機建於1948年,浦東機場建於2008年。美國設計師挖空心思創造設計的作品,中國設計師只要幾個月可以趕上60年。這種借鑒方法,傷害了我內心的尊嚴,滿腹羞愧。......繼續閱讀 》》

......張某說中國GDP超越美國,中國人均雖然低了些,但美國人喜歡借錢,家庭淨資產就拉下來了。他說應該換一個思維來比:中國富裕地區的三億人和美國的三億人比,中國人要比美國富。所以大家要自信!這樣的比較讓大家驕傲自豪能站得住腳嗎?這是自欺欺人!他還說,人均壽命北京上海發達區域三億人口,和美國的三億人相比,也沒有差距。但是,是他把剩下的十億中國人都劃出中國,還是中國政府已經「放下」?

張某說,中國政治制度也比美國好多了。他說:「在這個非常複雜又非常精彩的世界裡,應該用良政、劣政來解釋制度。」他說,十八大之前,政府要他寫一篇評論,他就寫了中國領導候選人的條件很科學,習大大管理過三個省及一億多人,比起布希總統來經驗多了去了。是西方民主出了問題,美國總是選出低能領導人。中國的政治模式是不斷進步的「良政」,意味著美國政治模式僵死不會再進步。

他說,德國宇航員拿出照片,說東西德國以燈光看出貧富,也看出民主與專制的結果。現在航空照片上,中國的燈光已經超越德國,這就可以說中國是民主國家,德國是專制國家。這是一個學者講的話嗎?他在演說中信口開河說,中國每三年就製造出一個英國,所以一點不害怕國際競爭。英國國王還好聽不懂中文,否則三年造就一個英國,英國幾百年的歷史現在只剩三年。

幾十年前,國門沒有打開,政府如何比較國內外的差距無人辯駁,而今天從帝王將相的子孫,到平民百姓的後代,都移民留學海外,他依然能像幾十年前一樣自說自話。作為政治學者,他自己也不相信自己說的理論,但他能以歪理而名利雙收,逆向行駛也是成名最快的途徑之一。他要好好考驗中國人的智商。不過,這樣「勵志」的書將被歷史淘汰。

他口中的美國一無是處,只有欠債、危險,貧窮,他說美國人的艱辛,工資漲不上去,貸款壓力大,房子也沒有漲價空間。但每年都有很多人移民美國,甚至冒著生命危險偷渡。

(北美世界周刊) 

   

讀張維為「台灣民主由希望到失望」一文有感   許業武

                                  2014年5月11日於台北市

   張維為教授是大陸知名的學者,計對台灣民主的畸形發展所產生種種亂象的評論,我雖大部份認同。唯台灣如謂是實施西方民主所造成,我不敢苟同。台灣為何發生那麽多的問題?追本溯源,因政客分化族群,造成國家認同分岐。台獨已是基本教義派的信仰。因而「政治正確」超越了制度、法律。如今,台灣徒有民主,而沒有法治,導致是非不分,社會一團亂象,以致台灣不斷向下沈淪!


  「台獨」為何在台灣始終陰魂不散?固有很多的原因。然而,因中共否定「中華民國」,而且在國際間壟斷一個「中國」的名號,給了「台獨」有訴求的空間。


   台灣為何依頼美國,因對大陸不放心,有求於美國,所以老美對台灣有影響力。但非張教授所指是受西方民主之害及美國對台灣滲透之所致。因為蔣介石總統到了台灣之後,馬上就堅持大力推行地方自治,由下而上,逐步推行民主。


   張教授一再批判西方民主制度,尤其是美國式民主,似乎仍為一黨專政作辯證。民主政治雖非完美的制度,而各國的制度亦不盡相同,但以民為主,由選舉產生國家領導人,國家領導人的進退,人民可用選票決定,政府的施政亦受到相當的監督,而民主政治「民主」的普世價值,是不會偏離的。


   民主政治固然有些國家產生很多缺失,並不成功。可能有些國家,由於內在的種種原因,例如種族或宗教對立等所造成。但不宜以偏概全。因為,很多國家民主政治施行仍然是非常成功的,反觀一黨專政的國家又有那些是成功的呢?


    大陸強調「協商民主」,「協商」本來就不是「民主」。誰來協商?協商誰?怎麼協商?習近平是怎麼協商出來的?如果協商是好的制度,怎麼又有薄熙來及周永康的事件?張教授並沒有說明。


   張教授一再標榜大陸的崛起,緣於中國模式的優越性。例如,張教授文中所說:「下面我想從中國模式的視角評價一下台灣,因為最近我總在想這個事情,中國的崛起要能夠用中國自己的標準、話語來評價世界上各種的事情,包括台灣發生的事情,這裡我就是用鄧小平提出的評價政治制度質量的標準來衡量。〝他說,評價政治體制,關鍵看三條:第一是看國家的政局是否穩定;第二是看能否增進人民的團結,改善人民的生活;第三是看生產力能否得到持續發展。〞」

    

   請問張教授:大陸領導人如此的更迭方式,能保證將來都可維持政局的穩定嗎?如果很穩定,怎麼還有薄、周一夥奪權鬧政變的事件?如果已增進了人民的團結,為什麼大陸每年的維穩經費,竟然都超過了國防預算,還要加大力度去維穩?張教授雖然是以鄧小平的結果論成敗,但是此一說法禁不起考驗,因為他忽略了程序和結果同樣的重要,甚至於程序的正義往往重於結果。


   大陸是人治的社會,到現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仍然是擺在那裡是一個樣版。所幸二十世紀末出了一位「聖君」鄧小平,改革開放救了中國。而江、胡、習多能延續鄧的路線,一黨專政的髙效率,的確優於民主的決策機制,因緣際會,展現大建設的成果。但當面臨經貿國際化自由化的時代,如果內部又不穩定,這一套黨國(國企)經濟體系,已受到了衝擊;而人治很難保證國家能長治久安,這是大陸將來必須面對的課題。


   張教授所指中國模式是什麼?以及中共一向標榜的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又是什麼?並未見著墨。既無路徑,又無藍圖,怎麼能稱為是一種優越的「制度」?如果領導人有鄧小平的英明,當然,可「摸石子過河」。否則,人治仍有一定的風險。何況一黨專政很難杜絕貪腐,而且社會愈文明,人民參政的意願愈高,溫家寶曾說過,如不實施政改,中國將死路一條。張教授既已指出中國已有「中國模式」,那麼又何需推動政改?顯然,溫家寶與張教授的見解迥異!


   民主政治制度雖不完美,但領導人的進退由人民決定。例如加拿大是內閣制國家,首相更迭有一走程序,因此,加拿大的政治相對較穩定。大陸領導人如何產生?諱莫如深,往往暗潮洶湧,就像埋藏一顆炸彈。「中國模式」如何能維護國家長治久安?期待張教授能提出更具體的論述。 

2014年5月11日於台北市(網路及部落格發表)

( 時事評論政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paulhsu333&aid=22769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