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0/11/16 08:03:26瀏覽170|回應0|推薦0 | |
〈2017年7月27日,藏在柬埔寨金邊的電信詐騙犯罪嫌疑人被押至中國大陸〉 電信詐騙案頻傳,兩岸民眾深惡痛絕,中國大陸網站近日瘋傳一篇文章"中國詐騙之鄉一Taiwan",內容詳細分析臺灣詐騙集團如何"行騙天下",文章還指出,詐騙集團全球化後,"不光有臺灣人加盟,連大陸人也一併召來"。 中國大陸微信公眾號"地球知識局"11月25日發表題為:《中國詐騙之鄉一Taiwan》一文寫到,自從手機普及以來,我們都曾接到過一些陌生的電話。 有時候是聲音甜美的客服小姐;有時候是態度嚴厲的辦案人員;有時候是泣不成聲的少年少女等。 這些一套套讓人防不勝防的劇本,大多就來自電信詐騙集團,人們稍有大意,辛苦掙來的錢就落入他們手中。 "電信詐騙集團隨著電信業的發展日漸蓬勃興起,「臺灣」正是這地表最惡集團的大總部之一",文章中特別點出"福州一條街",10年前,台灣詐騙犯罪在島上猖獗一時,當時他們的主要手段是假稱積欠電信話費,光是2006年全台電信詐騙財產損失就高達40億元人民幣(1元人民幣約合0.15美元)。 文章中說,那時候的台灣詐騙犯,利用兩岸沒有司法互助條款的空檔,在福州設立通訊機房,以打電話的方式對臺灣行騙。 這些集團在大陸以台商公司名義運作,一般一個"公司"有雇員四十餘人,內部管理嚴密,層級分明。 除少數主管外,基層人員都採取軍事化管理措施,嚴格限制外出。 2008年,檢警才抓到一批台籍詐騙犯。 詢問起福州基地一事時,才得知那裡有一條街的台商都在暗地裡從事「打電話」行業。 這裡每日每夜燈火通明,基層員工高達兩千人以上,每人每天工作時間長達十二小時。 而他們的老闆,清一色都在臺灣吃香喝辣,享受人生,鈔票賺到數都數不完。 2009年4月,《海峽兩岸共同打擊犯罪及司法互助協定》簽署,這才讓氣焰高漲的詐騙集團得到遏制。 不過,卻也籍著這一壓力逼他們出走,如病毒般蔓延到全球六大洲。 但這個時候,臺灣本地居民因受騙太多,已經不大容易上當了。 於是騙子們將對象鎖定在中國大陸地區,畢竟這裡有同文同種的龐大人口,在完全是亂槍打鳥的詐騙業眼中是比臺灣更大的肥羊。 於是,一個新的"首腦在臺灣、機房在全世界各地、受害人在大陸"的新型犯罪流程浮上檯面。 初建一個海外機房,大約要40萬到50萬人民幣,首腦作為出資人,會一併將三十到四十人中、基層人員,甚至連煮飯的廚師都一併帶出國。 〈台灣釋放詐騙犯事件登上馬來西亞華人報〉 這些人因簽證限制,一次出動通常只能滯留三個月左右。 為了安全起見,他們通常會以出國旅行方式,團進團出,一旦返台便就地解散。 等過一陣子后,再組織起來,更換潛伏的國家,重新"開業",再詐騙三個月。 詐騙集團全球化後,不光有臺灣人加盟,連大陸人也一併召來。 臺灣人的口音破綻還是會引起人們的警覺,大陸員工就能完美規避這個問題。 如此便形成了更嚴密的三級詐騙手法,一般人在他們手中好似羊入虎口,一不小心真的畢生積蓄都會被榨乾。 文章指出,近年來,大陸警方與東南亞各國合作打擊犯罪的力度逐漸加強,使得詐騙集團又進一步向非洲、中東地區、和大洋洲等地擴展。 只要網路條件好、入出境審查不嚴格、生活成本低、治安混亂的國家,詐騙組織都可以說是遍地開花。 2014年到2016年,非洲肯亞就曾接連破獲電信詐騙案,案犯被遣送回大陸后,人人喊打。 從兩岸聯手共同打擊犯罪以來,抓獲的七千多名詐騙犯中有四千六百人是臺灣人;全大陸的詐騙損失有50%落入臺灣人為主的各個團夥手中;而詐騙金額在千萬元以上大案更是幾乎全部都是臺灣犯罪集團作為。 為什麼電信詐騙臺灣最強? 文章中分析: 第一個原因當屬臺灣詐騙歷史悠久。 從1990年開始,電信詐騙就在台灣出現,有"假退稅"、"假中獎"、"假綁架"、"假員警"、"假銀行專員"等等一系列劇本演進。 而大陸的電信詐騙第一案直到2000年才在安溪展露頭腳,整整晚了10年,手法也是完全從山寨臺灣詐術開始。 〈台灣媒體繪製的詐騙犯轉移地圖〉 第二個原因是臺灣地區所發護照免簽國比較多。 電信詐騙必須要以語音通話或文字簡訊的方式發送出去,因此必須要經常更換基地,以減少被追查到發信地點的可能。 臺灣人能免簽遠赴大量非洲、歐洲和大洋洲國家,對展開遊擊作戰非常有利。 第三個原因是詐騙業人才濟濟。 台灣詐騙業比周邊地區早發展10年,師傅一代早已傳至徒子徒孫。 關鍵技術如設置機房、轉接網站、駭客讀卡機等,都已醞釀為"可口可樂秘方"一般的獨門絕技。 師徒「教學相長」,由此才能犯下千萬元以上的大案。 第四個原因是臺灣當局對於詐騙犯罪的量刑輕微。 第五個原因主要還是大陸民眾、銀行業者對電信詐騙的防範意識不夠強。 文章最後說,台灣詐騙行業之猖獗,關鍵還在於人們的警惕性不足。 防範詐騙人人有責,提高警覺才是防範之根本。 兩岸警方繼續加強合作,限制詐集團的魔爪,當然也是題中應有之義。 |
|
( 時事評論|社會萬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