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生活、知識及學習
2009/08/08 17:38:11瀏覽323|回應0|推薦6

  1

  新事物的誕生,會帶來新的衝擊,也會提供給人們新的學習機會。

  經由個人的生涯規劃,或經由自己對於某種目標之追逐,人們會讓自己去接觸某項新事物,或去參與某個新活動;在這接觸與參與的過程中,經驗也就逐漸被累積起來了。

  正確且勇敢地跨出第一步,進入你一向陌生的特定的知識領域,你將為自己開啟一面門;在那門後的世界,對你來說,將是全新、廣闊及豐富的,值得你去接觸、探究及遨遊。

  2

  知識是一種能量,透過「學習」此一活動,可以累積這種「知識的能量」。

  知識所帶來的美妙,能夠超越各種侷限,包括國籍別、種族別之侷限。

  一個人如果欽慕另一個人的才華,而向他拜師學藝,彼此之間的各種對立,其實可以置之不理,而讓自己以「學習」為唯一目的。

  3

  孩童是個成長的個體,而其成長的基礎, 可以讓他從生活中的打掃應對之細節去奠定;平常最被現代人們所輕忽的生活細節之妥善處理,這一種技能之養成,其實對於孩童的成長是很有幫助的!

  一位孩童如果不小心把他手裡的東西掉落到地上,這時,假使他是心浮氣躁的,包括要求長輩幫他撿起來,而不是自己彎腰下去撿;那麼,或可推知他是過分地依賴;又如果他雖然自己彎腰下去撿,卻是手腳忙亂、草草應付;如此,也可以推知他是未能把一件事情從頭到尾好好地做一遍。果真如此,那麼,一旦面對的是更複雜、更龐大的事情,豈有理由期待他能夠有效率地完成之?

  所以說,生活是學習的主要場域,學習是生活改善之所由!生活與學習,兩者是可以相輔相成的。

  在我的國小時代,我跟現在的學童一樣,早上也是必須負責打掃校園的工作;在一次學校所舉行的整潔活動之比賽中,我們班上的所有同學都不敢去沖洗廁所,因為在那個年代裡的廁所常是簡陋又骯髒的;但有一位張姓同學卻自告奮勇,在比賽當天去把廁所沖洗得一乾二淨,而且在事後他自己身上的衣服仍然是乾淨的,在打掃的過程中並沒有被水滴或穢物沾染到;我不知道他那種勇氣與工作能力是如何養成的,但可以確定的是,他在平時必定常做家事,否則無法在限定的時間之內完成那樣的工作!後來我跟另外幾位同學到過他家,才發現原來他平時在課暇之餘必須幫忙家裡做燒磚的工作,以「論件計酬」的方式掙取微薄的工資來貼補家用,而且他的燒磚技術在多年的接觸以後可以說是極為純熟了。從他這個例子上,使我更加肯定「生活即是學習,學習能夠改善生活」這句話所指涉的真實性。

  4

  人類在這世界上的活動有許多種類,其中一項就是生活,它也有自己的主體性,可以按照它的各種主體性質來加以做出不同的定義。但定義只是為了描述主體性而寫下的,定義是為了「服務」此一主體性而存在的,有如「產品簡介」的文字是為了描述產品而寫下的一般。

  如果採取「時間」義,則「生活」可以用「晝」與「夜」來定義之,而被區分為「日間生活」與「夜間生活」這兩大項;前者以上班人士的「工作」或學生們的「求學」及不分職業都需要的「休閒」與「旅遊」為主;後者「夜間生活」則以大半以上的人們所享受到的「睡眠」為主,「夜間工作」的生活因為屬於「工作」此一大類,所以,可以被看成另一種型態的「日間生活」,熬夜作樂的「逸奢生活」屬於「糜爛生活」,故不在本文的討論範圍內;而把「日間生活」與「夜間生活」這兩大項統一起來,就是「日常生活」了。

  如果不採取「時間」義,或者說,「時間」義不被我們採取,而採取「狀態」義,則可以用「動」與「靜」來定義之;於此,「生活」就可以區分為「動態生活」(生活之動態)與「靜態生活」(生活之靜態)這兩大項。

  至於其他的定義方式,尚且可以採取「時代」加「區域」來鎖定為「清朝的中國大陸南方居民的生活概況」、或採取「人數」來區分為一個人的「個人生活」與兩人以上的「團體生活」、或採取而區分為「私人生活」與「公眾生活」等等,依此類推,來進行討論。

  *   *   *   *

  本文的重點,鎖定在「生活」與「學習」這兩者的關係上,為的是要凸顯出這兩者相輔相成的良性循環的可能性。上一句,我所採用的語氣是「可能」,是一種「不確定」語氣,那麼究竟在何種情況下,此一「不確定」會成為「確定」?我想,還得倚賴「當事人」的你、我、他(她)的「作為」(如何安排或輕鬆過我們自己的生活),才可能知道;就是說,一旦生活者、當事人的你、我、他(她)是一位具備高度反省能力的人,如此一來,你、我、他(她)的「生活」與「學習」這兩者在關係上,成為相輔相成的良性循環的可能性,就會呈現「正相關」的關係;即使我們自己的生活是不如意的、是充滿挑戰或困厄的,但是由於我們是抱持著「學習」的態度,所以就在此一謙卑、正面、柔韌的態度中,那些不如意、挑戰或困厄,會被我們一一的汲取到它們所帶來的「教訓」或「經驗」,再昇華成為我們的「智慧」的一部分。

 

( 創作散文 )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paipoet&aid=3207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