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2009年我們最該感恩的對象─貝南克(或翻譯成柏南克)
2009/11/26 21:36:45瀏覽362|回應0|推薦2

JP感言:聽說美國國會對Bernanke頗有怨言,他的任命恐怕會低空飛過,不管國會山莊如何風雲變色,我想全球的投資人真的會很感謝他和財長蓋特納,這也是我近來最大感想。

尤其,Bernanke在11月16日FOMC會議後,還公開表示,低利率還會維持一陣子,因為美國失業率還很高,超過10%,就業率也沒有什麼起色。他話才說完,美國道瓊就再創新高點,股市演出慶祝行情,但他說維持低檔,到底時間是多久?在低檔代表真的不升息、還是會調高一些?

在陸續提出各家看法之前,我們還是在這一年一度的感恩節裡,先感謝他和他,利率砍到如此低,還不時出來喊話說會救金融業者(雖然有的救,有的不救),美元又大貶值,國際投機客大玩美元息差套利交易,就像2003年到2007年他們也如此玩日圓。專家有本事,如此玩,2009年真的賺很多,你呢?我是沒有,但基金績效有的回來不少,但還是有套牢的~

以下是華爾街專欄作家的看法,讓我們一起來感恩吧~

週我們坐下來感恩的時候﹐豐饒的恩賜擺在投資者面前。美聯儲(Federal Reserve)主席貝南克(Ben Bernanke)和其他經濟界人士已經宣佈﹐大蕭條時代以來最嚴重的衰退已經結束。美國第三季度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了2.8%。今年的股市行情看來注定要收進各種紀錄大全。道瓊斯工業股票平均價格指數(Dow Jones Industrial Average)從3月9日的低點飆升﹐迄今漲幅逼近60%。差不多每種資產類別都上漲了﹐某些類別漲幅還相當大。金價連創新高﹐大宗商品價格猛漲﹐住房市場也顯示出新的生命跡象。甚至藝術品市場也捲土重來。

ASSOCIATED PRESS
讓我們感謝貝南克和蓋特納
想想僅僅一年前的境況﹐當前形勢更是令人稱奇。當時﹐經濟和股市都呈自由落體式下滑。前景未卜﹐讓人心慌。滿目淒涼的慘狀﹐我作為投資者前所未見。

那為什麼還有這麼多人憤憤不平呢?

如果聽聽那些危言聳聽的論調﹐我們會覺得﹐由於央行貨幣政策、政府救助措施和刺激性支出的三重威脅﹐我們的境況已經迅速惡化。而且醫改還沒開始進行﹐到那時就真是世界末日了。

在數不盡的陰謀論中﹐貝南克與財政部長蓋特納(Timothy Geithner)都是頭號壞蛋。眾議員羅恩•保羅(Ron Paul)曾經提交法案要限制美聯儲獨立性﹐今年夏季又對貝南克講﹐美聯儲和銀行巨頭勾結一氣﹐製造了史上最大的金融危機。上週﹐美國國會有人要求蓋特納辭職﹐並稱他對華爾街過於友好。

在帶領美國走出去年金融危機的重重暗礁之時﹐貝南克、蓋特納﹐還有時任財政部長鮑爾森(Henry Paulson)﹐都扮演了領導者角色。由蓋特納擔任財長的奧巴馬政府實質上實施了共和黨布什政府制定的政策﹐保持了政策的延續性。問題資產救助計劃(TARP)是在布什任內制定的﹔7870億美元經濟刺激法案是奧巴馬政府推動的。這些政策加在一起﹐差不多是華盛頓能夠實現的最大程度的兩黨聯合。或許正是因為這樣的原因﹐貝南克和蓋特納同時都受到了左右兩派的攻擊。

拋開意識形態偏見﹐對我來說最重要的是﹐各種經濟指標都說明這些措施起到了作用。經濟衰退的結束可能沒趕上預期﹐肯定也不是十全十美﹐但畢竟是結束了。儘管人們對於可能就潛伏在遠方的災難感到絕望﹐但這些災難沒有發生﹐難道不正是這些“壞蛋”的功勞?

我仔細閱讀了TARP特別檢察長巴羅夫斯基(Neil Barofsky)的最新報告。報告中按時間順序詳細說明了對美國國際集團(American International Group﹐簡稱AIG)的救助及其結果。由於佔了馬後炮之利﹐報告對救援機制和向AIG交易對手支付相關款項的措施提出了尖銳的質疑。但報告並沒有否定救援在根本上的必要性﹐並且也指出了AIG破產會帶來的“系統性”風險。即使批評意見都是合理的﹐但在我看來﹐它們都不過是從另一個方面說明﹐救助AIG有助於避免上世紀30年代全球大蕭條的再度發生。

我預計﹐最近針對美聯儲和蓋特納的攻擊都只是一場政治鬧劇﹐隨著經濟復蘇、失業率下降、我們這些有幸有錢投資股市的人以外的更多人也沾到經濟復蘇的光﹐這場鬧劇終將偃旗息鼓。瞎折騰美聯儲的獨立性可能會產生可怕的後果﹐也不應該以一種報復的心態進行。毫無疑問﹐前路充滿各種挑戰﹐只要是出於善意﹐持各種政治主張的人們都可以(也應當)就如何善加應對挑戰的問題展開熱烈討論﹐並持原則性的不同意見。但如果扭曲歷史﹐並加罪於為公眾做出了重大貢獻的官員﹐不會帶來任何好處。

相比一年以前﹐今天我們的處境好了很多。這個星期﹐我將為此而感恩。

James B. Stewart
( 時事評論財經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pai0703&aid=3534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