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4/06/21 16:16:32瀏覽320|回應0|推薦0 | |
是人于何,而得解脫,但離虛妄,名為解脫。離開了一切虛妄,便得解脫。問題來了,普通人以為虛妄就是妄念,認為把妄念去掉了就得解脫。楞嚴經明白告訴你,五陰皆是虛妄,都要脫離。所以大阿羅漢入涅槃時,灰身滅智。佛經上說,大阿羅漢要走時,灰身滅智,口吐三昧真火。就是自己放一把火,只見一片光一亮,身體就餐沒有了。這不是假的,真做得到。當然我們做不到,因為沒有修持。大阿羅漢能發起地水火風的功能,意念一動,可以發起任何功能,就是這樣自在,這是大阿羅漢的境界。
我們不要以為“虛妄”兩字是指妄念;我們的身心一切,乃至物理世界,都算是虛妄。但離虛妄,名為解脫。可是縱然到達這個解脫境界,也只叫作小乘極果。 其實未得,一切解脫。雖做到這樣,仍未完全解脫。禪宗裏記載一個公案,有個大禪師自認大徹大悟了,結果師父涅槃時,並沒有把衣缽傳給他;反而把他的師弟從遠地叫回來,接受法位。他覺得不是味道,而師弟也知道,所以在師父火化的時候,把他叫來,鄭重地說:你以為你悟了對不對?現在如果我把你和師父一起化了,你們哪里見面?師兄很不服氣說:你不相信我啊,你點一炷香來,香煙還沒燒完,我就走了。換句話,我要走就走,要來就來。師弟不理,一把火把師父燒了。這個師兄也跑去盤腿,準備自己也要走,表示他跟師父兩個可以見面。這叫作坐脫立亡。縱然到達這樣的程度,還是沒有悟啊!師弟走到他涅槃的身體旁邊,拍一巴掌說:師兄啊!“坐脫立亡則不無,先師意尚未夢見在。”你要走就走的功夫是有,但佛法的真正道理,你連夢都還沒夢到呢! 佛說是人,未實滅度。這種人,沒有真正達到涅槃之果。 斯人未得,無上道故。這種人,還沒有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我意不欲,令至滅度。佛這句話妙了。他說為什麼這些人那麼笨呢?事實上,我不願意教他,太笨了。佛為什麼這麼小氣?他答復得很怪。 我為法王,于法自在。我是法王,在三界中,我愛怎麼樣就怎麼樣。你說這成什麼話?真令人想起貪瞋癡慢來。其實不然,佛是大慈悲,這就好比臨濟棒,故意刺激大家,故意不教大家,看我們能不能自己反省,自己懺悔,能不能謙下。這是佛的教育法,但也是真話。 安隱眾生,故現於世。佛說我為了救度眾生,才到這個世間來,我豈有不肯教之理。我之所以不教,是因為你自己承受不了,因為你自己不是法器。 到這裏結束了,這又是一個話頭,你自己去參去,不過我已解釋過了。 第四品“信解品”,大家注意,光靠相信也可以得道;但必須是真正的信仰,不是迷信,信那個真理,也可以得道。這裏的代表是迦葉尊者,就是禪宗標榜的那個祖師爺,與舍利弗不同。 迦葉尊者,頭陀第一,出家人修苦行頭陀,是走戒律的路子。小乘的戒律有比丘戒、比丘尼戒,偏向於頭陀行,你們自己去研究。照頭陀行的規矩,我們坐在這裏是犯戒的,因為有貪圖享受的味道。頭陀不三宿空桑,恐怕留戀,有了牽掛的情感;著糞掃衣——垃圾堆裏頭撿來的破布,洗淨後做的衣服。 現在頭陀第一的迦葉尊者,起來報告了: 我等內滅,自謂為足。唯了此事,更無餘事。我等若閑,淨佛國土,教化眾生,都無欣樂。 迦葉尊者直截明瞭地報告小乘的境界。他說我們跟佛學修持,到了“內滅”,打起坐來,裏面沒有妄想,一念不生,這就是道了。滅是滅掉一切煩惱,以為到此就是究竟,認為自己已經到家了,其他就不管了。至於淨佛國土的大乘境界——注意!一個三千大千世界,叫一個佛國土,不是教化一百人、一千人,而是要教化三千大千世界所有眾生,皆歸極樂淨土,這個叫作淨佛國。大乘菩薩走的是這個路子。多難!我前幾次講課就覺得自己多事,何苦來哉!但跟淨佛國相比,這一點點多事又算什麼!迦葉尊者等一聽大乘道,要淨佛國土教化眾生,唉!免了,我一點都不高興,那個事不幹。 所以者何?一切諸法,皆悉空寂,無生無滅,無大無小,無漏無為,如是思惟,不生喜樂。 他講的沒錯,是你老人家教的嘛!世界上一切無常、苦、空、無我,本來不生不滅,本來不大不小,本來無漏無為。既然如此,何必去度眾生?這樣一來不就又有為了嗎? 我講課是對佛法,不是對人的。當年有個學生問我:你學禪嘛!為什麼要辦個東西精華協會?我問他:那你認為學禪要怎麼樣才對?他說要像寒山一樣。寒山標榜的是另一個型態,佛學叫作示法。寒山大師的詩: 閑自訪高僧 煙山萬萬層 師自指歸路 月掛一輪燈 寒山的詩我熟得很,同紅樓夢一樣熟。我提寒山就想到紅樓夢,為什麼?話頭。我向同學笑笑,不想說了。這種人如同五千比丘退席一類,我懶得跟這種笨人談。 我等長夜,于佛智慧,無貪無著,無複志願,而自於法,謂是究竟。 迦葉尊者自責,自己在佛法智慧上不求進步,如同在夜裏摸黑一般,自以為在佛法上已達究竟。這是他懺悔的話。 我等長夜,修習空法,得脫三界,苦惱之患,住最後身,有餘涅槃。 他說我們真是小器,如同在長夜漫漫中摸索,以為達到了空的境界,達到了究竟,自認為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就行了。但要注意啊!迦葉尊者有資格講這個話,我們只懂佛學,而沒有真正修持用功的人,沒有說這個話的資格。迦葉尊者作到了“最後身”,這個肉身在分段生死中不來了,走入變易生死的範圍。 什麼叫變易生死?化身境界。但不是佛的化身。羅漢境界是住最後身,要走的時候都說同樣的幾句話,我看了很痛快:長揖世間,我生已盡,所作已辦,梵行已立,不受後有。所謂立德、立功、立言、立名都有了。但這是小乘極果,非究竟涅槃,是有餘依涅槃。 為什麼這段話叫信解品?什麼是聲聞?是自己沒有悟,全靠老師教化的。我們都是聲聞。講法講了半天,都是佛的成果。真正信佛法是信這個。接著還有: 佛亦如是,現稀有事,知樂小者,以方便力,調伏其心,乃教大智。我等今日,得未曾有。非先所望,而今自得,如彼窮子,得無量寶。 這裏有個典故,上面迦葉尊者對釋迦牟尼佛的懺悔,現稀有事,知樂小者,以方便力,調伏其心。很難得稀有的事情,佛作了。知道那些人愛小乘,愛走小路,沒有辦法,先用一個方便,拿塊糖給我們舐舐。現在你又打我們耳光,說我們錯了。乃教大智,要學大智慧的成就。我等今日,得未曾有。非先所望,而今自得。現在我們懂了,高興極了,意外得到的,不是先前所企望的。以為你的口袋都掏光了,沒想到還有一點。要注意啊!佛已經掏給我們了,但要怎麼拿到呢?法寶不在佛那裏,我這裏都有。“乾坤之內,宇宙之間,中有一寶,秘在形山。”如彼窮子,得無量寶。就像窮光蛋,無意中發了大財,這下子不知多麼高興。 法華經這幾段都是話頭。兩個頂頂大名的大弟子,是這部經典的請法之主,請求說出這部大法。一個是智慧第一,一個是頭陀第一,兩個都已達到小乘極果的境界。 但舍利弗尊者那一品,同迦葉尊者這一品,名稱不同。信解品是相信這個就是,要信得過。為什麼這樣安排?是個大問題。我先露一點給大家,佛認為大乘的路子,還是以小乘為主,性空以後再談緣起,你這一步還沒有做到,免談下文。 跟著是卷三第五品“藥草喻品”,這一品很妙,佛說:我的說法像下雨一樣;大地山河上面這些草木都是藥。這個問題好大啊!在指月錄卷二,記載了有關藥草的故事: “文殊菩薩一日令善財采藥曰:是藥者采將來。善財遍觀大地,無不是藥。卻來白曰:無有不是藥者。殊曰:是藥者采將來。善財遂於地上拈一莖草,度與文殊。殊接得示眾曰:此藥能殺人,亦能活人。”文殊菩薩叫善財童子去采藥,善財童子就蹲到地上,抓起一根草給師父。這是什麼?他說:大地草木哪一樣不是藥? 佛在這個藥草喻品是講什麼?人的身體是肉做的。不是鐵打的,不吃藥不行,一身都是病。很多人說:既然修行,病要靠功夫趕掉。可以啊!幾十年功夫才去得掉病,這幾十年不是修道,是修病,劃得來嗎?所以,非要重藥不可,這是有形的藥,無形的藥到處都是,百千法門都是藥。 這一品完了,突然來一個“授記品”,佛一個個授記,大送人情。他把小乘諸大弟子都叫來,摸摸這個的頭說:你啊!幾百幾百年以後成佛,叫什麼什麼佛;你啊!幾百幾百劫以後成佛……結果個個都成佛,大家從來都沒有想到,自己還會成佛。這是玩什麼花樣?這為小乘眾授記,卻沒露一手給大乘菩薩。這是什麼意思?又是一個大話頭。 到這裏為止,這部經典就是這樣,熱鬧得很,半句佛法也沒有講,不像楞嚴經,也不像法華經,也不像華嚴經,也不像唯識的經典有邏輯。法華經沒有講道理,就那麼授記了一大堆,你說怎麼看得下去嘛!這是小乘的部分,到這裏為止了。小乘的部分講完了以後,就開始授記。這裏頭存在一個大話頭。 然後另一幕開始了——“化城喻品”。變化出來一個城市,一個非常美妙的化城。這是大乘的路子,化城的主角叫大通智勝佛。這個佛來頭很大,他有十六個王子,都成了佛。阿彌陀佛也是他的王子,釋迦牟尼佛是最小的王子,第十六子。大通智勝佛原來是國王,後來出家,帶了十六個王子都出家,後來都成佛。 人做到像大通智勝佛一樣,這個人就做絕了,怎麼說呢?世間法,身為國王,福祿壽喜樣樣皆有,十六個王子個個好,世間法的福報享到不要享;出家,又個個都成佛,我看他的八字要算成十字才對。 這是佛在法華經卷三,化城喻品第七說的故事,把我們帶到許多億劫以前。佛說我在這個老王之下,於娑婆國土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註定的,這是什麼理由?這是講宿因,三世因果。 我滅度後,複有弟子不聞是經,不知不覺菩薩所行。 我將來涅槃以後,有些弟子不相信這部經典,也不知道這個法本,真正叫作大乘菩薩道的行願,應該怎麼做,一概都不知道。不知不覺菩薩所行,這句話很嚴重,不要以為我們研究了很多經典,看了許多大乘經典,就懂得菩薩行。事實上,是大有問題的,將來我們談到行願的時候,要大加討論。 自于所得功德生滅度想,當入涅槃。 他說將來我滅度以後,有些弟子不懂,而且又傲慢,認為所得到的一點小功德,就可以證得涅槃,那就錯了,如達摩祖師講梁武帝的“人天小果,有漏之因。”佈施了萬把塊錢,以為自己做了功德,其實是小之又小的事。 我于余國作佛,更有異名。 我在這個世界滅度以後,到了他方國土,仍在那裏成佛,當然不叫釋迦牟尼佛,有別的名字。(這些名字在華嚴經上曾提到過釋迦牟尼佛,在上方世界叫什麼;在另一處又叫什麼……多得不可思議。)所以,你不要以為涅槃就是沒有了。 是人雖生滅度之想,入於涅槃,而於彼土求佛智慧,得聞是經。 我的弟子們如果懂得了這個道理,證得了涅槃,離開這個世界後,往生到他方國土去,可在那裏求大乘道,還有機會再聽到法華經的道理。 這段故事完了,佛提出一個大問題來,在禪宗裏頭也常提到的,釋迦牟尼佛講他當年的父親——大通智勝佛,在那裏打坐學禪。 大通智勝佛,十劫坐道場,佛法不現前,不得成佛道。 大通智勝佛修行好苦啊!坐在那裏入定,不是一兩天,而是十小劫,這個功夫還得了!坐在那裏不動,修證功夫和定力到達這個境界,仍不算悟道。菩提沒有顯現,沒有證悟,不得成佛道。 佛法不離定,更不離打坐。不過打坐入定許多劫,也不一定有用。這是法華經上有名的一首偈。年輕的同學們,不要隨便學不倒褡,光坐在那裏有什麼用?不倒褡有什麼用?佛法不現前,就不能成佛道。要注意,不能隨便搞,把身體搞壞了,雖然大地都是藥,可是你不會用,那就更糟了。 續第六集 |
|
( 休閒生活|網路生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