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09/28 19:11:31瀏覽2466|回應2|推薦18 | |
──對國家機器有支持也有制衡, 就不會再淪為失敗者了 文/金玉梅 中國內戰結束六十週年,在這個歷史的一刻,中共正以勝利者的姿態熱烈慶祝建國六十週年,,而台灣應如何面對這一刻?《大江大海 一九四九》此時在台灣出版,帶著讀者打開記憶的黑盒子,勇敢面對屈辱的歷史真相,掀起熱烈迴響,顯示出台灣社會厚實的反省和包容能力。誰是勝利者?誰是失敗者?要看比什麼而定,如果要比人民的求真精神和跌倒再出發的勇氣,此時台灣顯然已經勝出。 作者說這是一本向失敗者致敬的書,「所有被時代踐踏、污辱、傷害的人都是失敗者…,我以身為失敗者的下一代為榮,」她說。藉著述說自己父母親的經歷和許多大時代小人物的故事,她控訴國家機器和集體主義的可怕。在書中我們看見有權的人,無論是打著剿匪或建國的名號,都可以名正言順地在鄉下抓兵,拉人去當炮灰。在戰場上,為了自己定義的正義,可以殘殺數萬人、數十萬人,不會良心不安。為了支援前線,農民不但要出丁做苦力修橋鋪路,還要勒緊褲帶繳糧、碾米、磨麵、做軍鞋等,全部餵給戰爭這個無底的怪獸。而且更慘的是,當這個軍隊被那個軍隊打敗以後,新佔領的軍隊又會對人民重新搜刮一次。 沒有永遠的勝利者 歷史的詮釋權從來都是屬於勝利的一方,所以當中共請出超強卡司拍攝「建國大業」影片來宣揚國威、為自己做歷史定位時,台灣人民也只能默默看在眼裡。可是,把歷史拉長來看,戰爭的勝利者不可能永遠是勝利者,當勝利者驕傲自誇,不懂得謙卑反省、苦民所苦時,也就是他從強盛走向衰敗的開始。 而台灣,雖然六十年前是戰爭失敗者匯聚的地方,六十年來大家對那段痛苦的歷史隱忍不言,可是現在台灣人可以勇敢檢視自己過去的傷口,來自不同地方的人開始互相了解各自痛在哪裡,也學習彼此包容與尊重。這種文明的厚度,顯示台灣人已經不再是失敗者了,有一種新的前進的力量正在發生。 避免集體失控 看完整本書,我深深對我們上一代所經歷的苦難感到難過。同時,我也對那個時代大規模的「一將功成萬骨枯」的事實感到憤怒。我可以體會作者希望傳達的另一個重要訊息:個體要有反省和覺悟的能力,才能避免集體變成一個失控的機器,吞噬了人民。失控的蘇聯紅軍、納粹德軍、日本軍或解放軍造成的災難,殷鑑不遠。 作者說個人和集體的關係很複雜,有對抗,也有合作和支持。此時的台灣,剛經歷完一場大規模的內閣改組,是回應強大的民意呼聲的結果。更早之前,兩次政黨輪替,政權都和平轉移。台灣雖然吵吵鬧鬧,但可貴的是,大多數人民對於公眾事物都是熱心參與而且理性的。這樣的公民社會,是我們繼續往前邁進最重要的資產。如果更多地方都能讓公民社會生根發芽,人民對國家機器不但支持也有制衡,就不會再淪為被後者失控碾過的失敗者了。我衷心如此期盼! 引用自: 輕鬆學創新:「天下雜誌出版」部落格 |
|
( 創作|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