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02/28 02:25:08瀏覽3586|回應2|推薦20 | |
九段禪功 ( 清平拜師時981027錄音檔 ) 整理990227 源由: 我們最初這套功法開發的時候,並沒有先預設是什麼佛什麼佛的現象,是到後來我們才理解,原來這個手印是什麼佛的手印;原來我們做的功法是五方佛的現象,但是當初我們一開始在做的時候,並沒有先設定用哪一尊佛的手印,我們只有「身形」的動作而以"相”契入佛的清淨微妙的法,並沒有分別相,是這個樣子的! 當初我在91年做這些動作給「圓定師父」看的時候,他說:「這個證量已經到達了『轉業處』」,我為了「轉業處」這三個字,去找了很多書,結果才知道「轉業處」的意思是指「從這個淨土到另一個淨土的轉換現象」就表示說,我今天做了這個功法,從這個地方契入的時候,就表示說這個功法能夠讓我們成一個菩薩---「現觀莊嚴」的現象,可以隨意轉換淨土。 所以我們是從「形」進去的,所以「形氣意靈」中各有「粗中細微」,這樣細分起來就是「十六個位階」,你再去對照一下「十六特勝」,你會發現到莫名其妙就吻合了!就是初禪的「八觸」「十六觸」互相之間就吻合了!我們「形氣意靈」這個位階之後,我還告訴各位, 若要進入「禪契」,還必須得把這些四階通通放下,有沒有? 「形氣意靈」我以前也講過---一個「空」;一個「有」 「有門」、「空門」, 「有門」裡面的「有為」跟「無為」 「空門」裡面的「有為」跟「無為」 為什麼要這樣把他區分呢?因為他本來是 「空門」裡面的「有」跟「無」 「有門」裡面的「有」跟「無」 但是這樣子的話,你可能會搞亂! 所以我把「有」跟「空」拆開,變成「有為」跟「無為」。 所以就變成: 「有門」裡面的「有為」,就是「形」 「有門」裡面的「無為」,就是「氣」 「空門」裡面的「有為」,就是「意」 「空門」裡面的「無為」,就是「靈」 所以從這個點,後來也是有人在網路上討論說,找遍了「禪觀」裡面,就是看不到「有門」跟「空門」;「有為」跟「無為」。 這是意會理解的現象,我跟他解釋了很清楚,對方還是不能接受我這樣解釋,那我們今天再討論一個問題---如果今天是我的證量,如果我達到了菩薩的位階→ 八地菩薩能夠自說咒語的時候,請問我說了算不算數?那我不能說我是八地菩薩,但至少我在說的法,不會對你造成任何不好的影響,那就表示說,我說的法是如法!為什麼說是「如法」?就是跟「世尊」說的法是「清淨」的,那就是對了。祂看不到任何形相,但是他能夠讓你通透、讓你體會到什麼叫做「清淨」、「無為」,這就是「如法」! 所以所有的法,最終會回歸到法身的現象---就是「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最後連「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都要離相,之後就入了「法身」的現象,那入了「法身」,就是連「報身」的現象、連「證量」的現象都提不上、都沒有! 所以我們在做功法的時候,要合乎到「世尊」所說的「清淨」,若能回歸到「清淨」的時候,再把「感覺清淨」的感覺「放下」,那就上去了! 所以我們講「是相 非相 是名實相」---這 「是相」裡面,他又特別提論「是相 非相 是名實相」 「非相」裡面,他又特別提論「非相 非非相 是名實相」 「實相」裡面,他又特別提論「實相 非相 是名實相」 各自再提論出來,那都是「一體三觀」,方便用,但其實他的「微細度」是不一樣的!重點在「微細度」!我們在實修時,提升到最後的時候---「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講的就是一種「微細」! 所以我們要荷擔如來家業的時候,就須達到「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講的就是這個地方,那我們要發心,那要如何發心呢? 「第一手印---定印」 體內的溫度開始熱起來,能量開始運轉。 定印下去之後,人會開始起煩惱,因為在靜下來,想要沈澱的時候---樹欲靜而風不止,那個時候,煩惱便開始產生。 內˙外玄機話修持 http://blog.udn.com/omhon/1794232 是因為開始起了煩惱,而這個煩惱是來自於內心,所以才有接下來的--- 「第二手印---降伏心魔印」 煩惱、濁氣從頭頂洩到腳底之後, 濁氣沒了,煩惱當然就不見了! 接著,再提升--- 「第三手印---定印」 此時是進入自覺要圓滿的階段,這個時候就是魔王「波旬」派遣他的兩個女兒來干擾你,不想讓你成就,所以就進行下一個部分--- 「第四手印---降伏外魔印」 那能不能有「降伏的心」呢?當然不可以。這個「降伏外魔印」是精神內斂之後,感覺到一種輕鬆自在,外在有一層安詳的光,剛開始初學沒有光,慢慢的你的證量俱足之後,從手上、頂上自然呈現三色光,在三色光的頂上又出現一顆珠,那是因為你的證量提升上去之後所產生的現象。剛開始初學沒有這個現象,是出不來的,怎麼可能會有光呢?這是一個進階的過程。 這是一個「形」的部分,我們講「形氣意靈」各有「粗中細微」,通通都可以達到微細,不是因為只有「形」的次第,就不能往上升,就跟我們常說「三十七道品」是屬於「小乘」的,但是「三十七道品」當你「離相」之後、當你「覺他」之後,祂依然是入「大乘」、入「菩薩」!所以「大乘」與「小乘」之別是在於「離相」與否!不在於你的功法如何!這個地方一定要先釐清楚才能夠做得出來! 所以這個地方離相之後,你會發現外圍的干擾突然間被隔離掉了! 剛開始初修的覺他是形成一個保護膜;提升功德證量之後的覺他,是跟法界眾生開始產生運轉,之後你的慈悲心展現出來之後,到了最高的「大悲如幻三昧禪觀」,那個時候是「不度而度」,就是你的心與眾生是一體的→應以何身度者,即現何身度之,這是最高階的部分。 所以我們的功法也慢慢體會出這三個位階出現的時候,也表示說我們的功法與「世尊」所說的功法其實是一樣的!只是祂把這個功法分佈在不同的經典裡面,而我們把祂集合起來探討! 所以這個「降伏外魔印」的手印,祂並沒有「北方不空成就佛」預先設立的證量;「降伏外魔印」就是一個很單純,從「形」的部分去調控這個現象的。 接著--- 「第五手印---定印」 功力又慢慢的提升了! 如果「第一定印」的光的厚度是 所以當你達到這個證量的時候,就接著做下一個部分--- 「第六手印---接受供養印」 當你達到一個「離相清淨」的時候,我們身上的光擴散到很大,就是進入到「離欲阿羅漢」的時候,就可以「應供」,因為「羅漢」本身已經是「清淨」了→ 「無諍三昧」。 ( 補充:【丁福保《佛學大辭典》】p.2190、p.2175 當你沒有起對立、起分別,就達到了「應供」,當下才能夠接受供養。 像剛剛「在同修中」就有人體會「無諍」這兩個字,她突然就笑了一下,氣就從頭頂上去了,這就是微細的感覺,那這個微細的感覺出來之後,我這邊是不是也有同步感覺呢?一樣嘛,雖然在進行「九段禪功」之功法,但是在場的每一個人的現象,還是可以同步覺知啊!這個功法歸這個、那個歸那個,所以說「六根」跟「自性」是分離的。 「自性」的部分是「現觀」→就是我們用一種所謂「清淨之下去運作一個法」,那個「法」就叫做「現觀」,那能不能同時運作很多法呢?可以的。那有人問說:「一次不是只能運作一個法嗎?那你這樣是不是起心動念呢?」 如果是「起心動念」,那就不叫做「現觀」,就是「不」起心動念,才能夠映射很多!比如說「千江有水千江月」,難道這個「水」會去攝這個「月」嗎?不是的,它只要有可以反映的地方,它就能夠出現現象! 所以你今天看到任何一個人的身體的現象,通通都能夠清楚,像現在一面講話,「同修中」頭頂上的氣越來越鬆、越來越寬、越來越廣,但是「阿甲」就沒有,在「肋骨下」就阻塞了,每個人現象都很清楚啊!嘴巴就一個而已,無法同時都講給你們聽吧!但是有一種現象就是「不說而說」,當你跟我產生「相契」的時候,就解離掉了!對,就是這樣,沒有了(指我)!眼睛比剛剛還要更亮!這就是「離相」!剛剛身體的覺受,就是「相」,當你離了那個「相」之後,「覺受」、「覺知」沒有了,本來是一種「觀」的現象---「不觀而觀」,現在連「照」都不見了。 從這個地方接受供養,之後再--- 「第七手印---定印」 供養之後,就是外來的加成之後,會開始「回收」,原本是「放射」的,現在變成「吸納」,回收回來不是沒有,它是「微細」,變得「細密」,密度越來越細、越來越細,在身體外圍密密的包著一層,到了「第七定印」的時候,你再發大願,為什麼要發大願?因為「廣行慈悲」,就是下一個動作--- 「第八手印---說法印」 說法印對誰說呢?是對整個現象界、法界通通都是。 所以我在做說法印的時候,有同修的心輪在運轉,那你會覺得很奇怪?怎麼我在做,她在運轉?這就叫做「相契」,那為什麼會「相契」呢?她專心在拍照啊,又沒幹嘛?就是因為沒有幹嘛,所以相契! 「第九手印---合掌印」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散掌 嗡阿吽 娑哈 普皆回向 ( 從開始到結束圓滿成就就叫做「普皆回向」) |
|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