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2015年七月預訂行程˙課程
2015/06/25 20:39:16瀏覽1527|回應3|推薦15

引用文章2015年六月預訂行程˙課程

【06/25 (四) 農 05/10  蓮花生大士回來的日子

2015年七月預訂行程˙課程

七月道館共修暫停(各位自修以放鬆心、歡喜心、清淨心體會身受、心法)

微細動功一動功二"9"之學習、念佛(普門七菩薩)、及靜坐

------

07/04 (週六) 澎湖同修 (自修)

07/10 (週五) 中藥公會第25屆第1次會員大會。下午16:30報到、

   17:00開會。地點:百世多麗花園酒店【第一會議室】

07/11 (週六) 澎湖同修 (自修)

07/18 (週六) 澎湖同修 (自修)

07/25 (週六) 澎湖同修 (自修)

07/30(週四) 12:30台北山羊來訪。

=====

四寶自我精進課程:方便解離身心的業障。

四寶的日日功課  http://blog.udn.com/omhon/7535670

(隨時持誦累積27佛菩薩聖號以提升德行)

-----

十方三才體用圖緣起/宜君整理(2008/02/10

http://blog.udn.com/omhon/1607290

靜坐之前【一、清淨身心】。修持【二、十方三才體用訣】。

一、持誦清淨佛號(各持108)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地藏王菩薩  南無大願地藏王菩薩

二、十方三才體用訣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十方三才體用訣

無我無人觀自在  非空非色見如來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以下六訣:持手印各默數108)

入氣循環吸納放射融合圓滿靜坐入定

下坐收功 http://blog.udn.com/omhon/24880851

合掌_/|\_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嗡啊吽---梭哈

三、解說重點

【化】入真空:一切有為法  如夢幻泡影  如露亦如電  應作如是觀。

【機】出妙有:一切無為法  如虛亦如空  如如心不動  萬法在其中。

四、道家【ó】功法

靜心取虛。積神生氣。積氣生精。此自無而有。

捨精化氣。捨氣化神。鍊神還虛。此自有而無。

平時生活找時空,隨時離相入清淨,保任德行行慈悲,此生因緣方圓滿。

四寶祝福全同修,自修共修皆可行,不起煩惱及情緒,步步上昇入清淨。

( 休閒生活生活情報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omhon&aid=24883389
 引用者清單(1)  
2015/07/24 14:05 【道玄之門(四寶)】 2015年八月預訂行程˙課程

 回應文章


2015/07/07 08:18
老師您好,想請問您是否有在教人氣功?(Howtun@Gmail.com)
四寶(omhon) 於 2015-07-07 16:16 回覆:
動功一、二、三、即是。
四寶(omhon) 於 2015-07-08 10:54 回覆:

道玄之門的修行次第及youtube影片(動功一)

2015/02/13 22:40

道玄之門的修行次第及youtube影片(動功二、三、微細法)

2015/02/13 22:48

朋 ²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5/07/02 08:37

07/18 (六)  農 06/03   韋馱菩薩聖誕

07/25 (六)  農 06/10   蓮花生大士回來的日子


四寶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5/06/25 20:42

身受心法的重點。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9B%9B%E5%BF%B5%E4%BD%8F

四寶(omhon) 於 2015-06-25 20:59 回覆:

四念住巴利文satipaṭṭhāna梵文smṛtyupasthāna),亦稱四念處四念處觀身受心法,為上座部佛教的根本修行方法。亦稱內觀。指從「身」體、感「」、「」、「法」四個面向,建立持續及穩固的覺知,明瞭其身不凈無常無我的本質,斷除所有的貪瞋痴煩惱,從所有的痛苦中解脫出來。這四種觀法是:觀身不淨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

簡介

原始佛教的觀點,四念住被認為是原始佛教修行的核心[1]。在原始佛典中,提到四念住,就是指修行;提到修行,就是指修習四念住。四念住和修行可視為同義詞。

說一切有部把修行此觀列入三賢位中,分為「別相念住位」和「總相念住位」。前者是按身、受、心、法分別觀想,也稱「自相別觀」;後者是從身、受、心、法的總體上觀想,也稱「共相別觀」[2]。北傳小乘行人於五停心觀之後修四念處觀。依五停心以止行人之亂心,即是禪定,依四念處以發行人之觀慧,即是毗婆舍那

內容

四念住最完整的闡釋,參見《大念處經[3]南傳佛教經典載《巴利大藏經·長部》第22卷;漢傳佛教經典載《大正新修大藏經·中阿含經》第24卷,僧伽提婆譯)。

身念住

第一念住為身念住,觀察身體為不凈物。身體內外,污穢充滿,沒有乾淨之處,故觀身為不凈[4]。其下為六種修行方式:入出息、威儀路、正知、厭惡作意、界作意、九墓地,以此修行逐漸達到無所依而住,不會對世間事物有所執著。

    • 入出息:如實觀察自己的呼吸。其中分為四個階段:入出息、長短息、全息、微息[5]
    • 威儀路:如實了知行、住、坐、臥四種威儀[6]
    • 正知:在一切行為中保持四種正知:有益、適宜、行處、無痴[7]
    • 厭惡作意:是指因為身體不凈,而厭惡身體的三十一個組成部分[8],以摒除我執[9]
    • 界作意:指四界分別,為觀察身體內的地、水、火、風四大種[10]
    • 九墓地:是指人死後的各種肉體敗壞的色相:膨脹青瘀膿爛相、食殘相、斷壞相、血塗相、筋腱連骨相、散亂相、白骨相、陳年白骨相、骨粉相[11]

有時候會把九墓地分為九種不同的身隨觀業處,和其他五項合為十四種身隨觀業處。入出息念、厭惡作意此兩種為安止業處,修習入出息念可以達到第四禪,修習厭惡作意可以達到初禪。其餘十二種為近行業處,只能達到近行定

受念住

第二念住為受念住。佛陀指導觀察九種受念:樂受、苦受、不苦不樂受、有物染的樂受、無物染的樂受、有物染的苦受、無物染的苦受、有物染的不苦不樂受、無物染的不苦不樂受[12]

觀察感受,感受就是苦樂的感覺,快樂從痛苦的因緣而生出,又生出新的苦樂,世間並無實在的快樂,所以觀受為苦[13][14]

心念住

第三念住為心念住,佛陀指導觀察十六種心:有貪心、離貪心、有瞋心、離瞋心、有痴心、離痴心、昏昧心、散亂心、廣大心、不廣大心、有上心、無上心、得定心、無定心、解脫心、未解脫心[15]

觀察心念的無常,念念生滅,更無常住之時,故觀為無常[16][17]

法念住

第四念住為法念住,其下分五種:五蓋五取蘊六處七覺支四諦

    • 六處,即六內處與六外處,眼、耳、鼻、舌、身、意、

色、聲、香、味、觸、法[26]

    • 四諦,即四聖諦:苦、集、滅、道[28]

觀察法的無我,法為除上三者所余的一切,法無自主自在之性質,所以觀察為無我[29]

四念處為佛教重要的修行解脫方法,修行此道,能夠達到清淨有情,並超越愁、悲,消除苦和憂,並能得道驗證涅槃[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