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袁大頭不及大饅頭
2009/04/04 15:12:34瀏覽1582|回應0|推薦10

清末民初時期、國家尚未安定、混亂的局勢舊的勢力、仍以為個人權利、不為百姓解除困苦、各地軍閥群起争奪地盤、民不聊生、軍閥所需粮餉、命令各地商會向各商家攤泒繳納、商家及一般百姓、畏之如虎、民間有句名言、《秀才遇到兵、有理講不清》、於是商人及百姓紛紛各自求生存、逃難拋棄家園、以求平安。最奇妙的就是中國沒有统一貨幣、當時仍沿用滿清遺留的貨幣、如銅錢、民間稱之為《孔方兄》、遝有大清銅板、做生意的商人大都使用銀票、就像現代的銀行支票一樣、但是後來各省自行發行紙幣、全國照樣通用、而後國民政府鑄造了銀元、正面有袁世凱肖像、民間就叫《袁大頭》、除了袁大頭以外還有一元的龍洋、叫做《現大洋》、除了袁大頭通用全國、滿清銅板混合使用、以方便找零、形同輔幣、現今已不復見、除了古錢幣收集商以外、很少見到。《初到臺灣以後、政府法令凡是違規者、必須要繳罰款皆以銀元計算、每一銀元必須以六元新臺幣繳納、行之多年、人盡皆知》。


談到《袁大頭》有一段小故事、是這樣的情形。就是叙述商人及百姓逃難的情形、有一位王老先生帶領全家逃難、可是錢財沒有多少、但是做了很多的饅頭以及各種滷味、牛肉猪肉豆乾等乾糧、以傋路途中充饑、補充行程體力、逃難需要交通工具、在那時代、唯一交通工具就是獨輪車、又稱:《鷄公車》。有位張姓商人也在逃難群中、未曾預備乾糧、使用的車子是騾馬車、因為是商人的原因、所以未帶乾糧、到帶了數百枚銀元、《袁大頭》、而這位張姓商人認為逃難不會太久、商人將店內所有錢財帶在身邊、他本想有銀錢隨時可買吃的東西、萬萬沒想到、行到荒郊野外、連個村莊都沒有、不見人煙的地方、到了黃昏時分、這位商人及家人、感覺肚子有餓、飢腸轆轆、難以忍受、又無處可買、那怎應辦呢。無巧不成書!這位商人在荒郊野外、正巧遇到了王老先生、這時王老先生全家席地而坐、就地拿出了所携帶乾糧、撘配滷肉、啃起大饅頭、那位張姓商人上前譗訕、互相打招呼、先行禮貌一番、可是王老先生見多識廣、一看就知來意、等待張姓商人開口怎麼講、張姓商人自我介紹報上名姓、一開口就說一路逃難真是辛苦、看你老先生全家用餐《啃饅頭》、敝人也感覺有一點餓了、這樣跟你老人家商量、我用《袁大頭》向你老人家跟你用買的、給我幾個饅頭好嗎?王老先生一聽此話大為不悅。回答他對不起、這些饅頭是我們全家逃難、在路程上當飯吃的、不是賣饅頭的、你有那麽多的《袁大頭》可向別人去買、本來王老先生有意送他幾個饅頭分一點滷味、彼此都是逃難之人、互相照顧是應當的。可是你既然有那麽多的《袁大頭》不要說買饅頭、就是辦酒席也可以、何別向我買饅頭、我老人家不需要《袁大頭》、就這樣張姓商人連忙道歉賠禮、而後王老先生於心不忍、就分送了幾個饅頭及滷味、張姓商人感激慚愧、最後嘆了一口氣說道、我帶了很多《袁大頭》本想沿途使用方便、沒有想到應帶乾糧、你老人家訓斥敝人感激萬分、這位商人心中暗自沉思、帶了這麼多的《袁大頭》非但無處可買食物、反而成了累墜、心中越想越不是滋味、錢再多又有何用、不能充飢空有財富、體會到有錢不一定能使鬼推磨。唉!

袁大頭呀袁大頭真是不及大饅頭!


( 休閒生活雜記 )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oldman80&aid=2815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