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週日的上午八時、看了東森電視臺、由廖慶學先生主持的節目、《中國大體驗》、不免引起了我童年時期的〔揚州〕懷念思鄉的情緒、思想起來、不勝唏噓、腦海中對故鄉一景一物、仍然記憶猶存、經過60餘年的變化、脫胎換骨、整個〔揚州〕全貌都變成了現代化的城市、 廖慶學先生所介紹的〔揚州〕大多都是更生活上有關聯牲的、與60多年前的〔揚州〕、老邁今天閒情逸致、玆將〔揚州〕的歷史簡單的略知一二、介紹在臺的揚州人的、第二代或第三代、有一印向亦可請問家有長輩的老人、是否屬實。
揚州在古代為了隋煬帝要到揚州看瓊花、地方官員為了隋煬帝看瓊花、特地大興土木蓋了一座寺廟取名為〔瓊花觀〕隋煬帝荒淫無度、下旨徵召全國美女在運河沿岸拉縴而隋煬帝的船隻不是在運河行駛、而在陸地行走、這些美女也真可憐、不敢違背旨意、就用力氣拉縴、等同縴伕一樣情形、後人所說的隋煬帝到揚州看瓊花、〔陸地行舟〕就是這樣來的、遠的故事不再敘述、現在揚州沿革情形簡略敘述一二、近代史揚州稱為揚州府、揚州知府管轄地域有八個縣、單獨揚州府就有二個縣、那就是江都縣及甘泉縣、其餘為高郵縣、寶應縣、興化縣、泰州縣、淮陰縣、另一個不詳等八個縣、揚州地方雖不大、有一座城池、還記得童年時到城牆上放風爭、玩遊戲、揚州城有十二城門、至今仍有些記憶、揚州的路面是石板路、十二門的名稱有東關門、便益門、福運門、鈔關門、老南門、新南門、西門、新西門、北門、天寧門、另尚有兩門共十二門、四水關六吊橋、在童年時代與童友玩耍時、經常唱童謠、童謠的詞句是這樣的、〔揚州城、十二門、四水關、六吊橋、三十六條街、七十二小巷〕、揚州有名的風景瘦西湖、廖先生己在節目中介紹過了不再敘述、揚州出名的三把刀、剃頭刀、修腳刀與菜刀、揚州人的生活很會享受、早上上茶館皮包水、晚上到澡堂水包皮、這是揚州人的生活一樂、1947年離開揚州時完整的舊有風貌、只有一座發電廠、黃昏時供電、黎明時停電、那時揚州還沒有自來水、用獨輪車兩邊各綁一個大水桶裝運河的水、供客戶使用、以賺取勞力換來的錢、以此維持生活、如果家庭需用開水或熱水就向茶爐去買、茶爐的別名又稱〔老虎灶〕、揚州有幾條街頭巷尾、相當有名氣、例如有橋名但是沒有橋、轅門橋、得勝橋、洗馬橋等、巷子可很多、有大木香巷、小木香巷、李官人巷、最有名氣的是小麻油巷、此巷乃是風月場所、可是這裡的揚州姑娘大都會一些吹彈拉唱詞曲、可是並不隨便的接客、一般稱之為打茶圍、揚州的文風很盛、舞文弄墨知名人氏亦很多、揚州文人中很多、鄭板橋即是其中之一、好了長話短說、到此為止、留待日後再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