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3/05/19 07:41:06瀏覽1984|回應0|推薦22 | |
投資二三事 ~ 49 我的長線持股邏輯與對目前環境的思考 在蛀盡台灣的股書後(包括95%在書店看若干頁,就放棄的騙錢股書),漸漸能在股書中找出理論正確者進而模仿學習,慢慢的我在股市的方法由短線到波段、由波段到長線,而我在股市思考的方式也變成隨機應變、轉型思考。 但有幾個永遠不變的原則是我一步步領悟來的 1. 經營者的誠信與能力是第一考量,永遠是最優先的考量,這牽涉到安全。 2. 是買未來,現在已知資訊已經反應在現在的股價上。怎麼在現在的資訊中找到未來,請看我推薦的 ( http://blog.udn.com/okura/5957638 ) 幾本股書,有了充分的股市知識就能整理現有的蛛絲馬跡,再用俗世的常識將眼光穿透進公司的內涵。 3. 股票目前是在誰手上(大股東或散戶)。 這是周線與月線的應用範圍,對我甚至是周線與月線的唯一作用,再用過去的報章消息、主力進出、集保戶股權分散表與財報來佐證。 4. 經營者在這幾年的經營策略。這部份對成長股的資本利得非常重要,經營者如果沒下真工夫,公司怎能脫胎換骨。 5. 作手正在做甚麼。 這要由看盤與日線再加上倒著瞭解的消息來思考,不過這只能縮短持股時間,時間是無法預測的。您也可以完全不管作手,是金子總是會發光的。如果只是鍍上的一層金 遲早會脫落的。 6. 政府的政策與大環境。 以今天的大環境來說,在各國量化寬鬆的貨幣政策下,最不值錢的就是錢。馬總統空有一缸子理想在今日選舉環境與守舊官僚下,也只能把公平正義這屁話吞進肚子,扒著財團的袴腰帶希望能提振經濟。 判定大環境後,接著就是產業分析,這部份可用剃除法。 電子業 已經做了十餘年的主流股,在籌碼混亂後,這五年來只能用每況愈下來形容,大勢已無法逆轉,只剩下個股表現。有一句古話風水輪流轉,對百年老店與有土地資產的老公司是有可能的(景氣循環股或轉機股),但對科技股來說由於大陸代工技術的日益進步 貼壁紙的可能性大於風水輪流轉。 金融業 在台灣這行業已經過飽和,合併是唯一的路。到大陸還會有競爭力嗎? 建築業 我不敢碰,講好聽是大起大落影響健康。講難聽是毫無誠信少碰為妙。 石化業 有競爭力的石化原料轉向頁岩氣,生產過剩,未來如何有待觀察。 航運業 中產階層沒落,目前人類思潮由全球化逆轉,未來如何有待觀察。 鋼鐵業 產能規模不如人,生產過剩,技術有領先嗎? 電纜業 光纖化與無線化,4G及802.11的持續發展減少通信電纜需求。 造紙業 e化已經大量減少文化用紙需求。 東升的產業有狗皮嘮叨的公司,西下的產業也會有鶴立雞群的公司,只是個人精力有限,以產業先做濾網,縮小範圍,集中精力,先尋求安打再擴大戰果。 過濾到這裡,我個人認為明後年(時間是無法預測的)的主流股會是大陸民生內需收成股,這三年來,中小型的大陸民生內需收成股已經拉漲過好幾大波,散戶是不是認同 ? 主力出貨是不是順利 ? 那主力下一步會怎麼做 ? 這非常有意思,我認為主力一定要營造出明顯的主流股騰飛氣勢,才好出掉這些過高的中小型股。觀察大型食品股、物流股、民生必需品、民生品原材料的氣勢應該會是指標(我完全沒這方面的持股,說來慚愧,去年8月玩波段 高點賣出 低點來不及回補 就一路目送高飛去了)。 未來十年的主流股會是什麼類股,三十年前有一批人到大陸創業,他們打著台灣食品的名號,經過三十年的努力 他們在大陸市場佔有一席之地。二十年前台灣上市食品大廠也在政府禁令放寬後全力衝刺,他們在研發、生產、銷售經驗超過前者,佈局的深度與廣度俱有可觀之處,二十年的努力也到逐漸開花結果的時候。再寫下去,證管會就可以告我了,等我那天發羊癲瘋去考個分析師執照後再寫。 我自己手上股票除去一家產業領導股就是在去年5月就完成基本佈局的一隻小型股,買進的主要理由是上面提到的第4點經營者的經營策略,當然也附合其他條件,更重要的是大部份持股是買在起漲前。 (讀者若依本資料投資發生損失須自行負責) |
|
( 知識學習|商業管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