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08/03/13 12:30:23瀏覽728|回應7|推薦33 | |
希望這一篇不要再有第三集了, 至少不是在今年冬天. 上個周末整個加東完全籠罩在由美國所帶來的風雪系統當中, 估計從周五晚上一直到周日凌晨. 連續24小時的風雪又帶來超過20公分的積雪. 幾乎要破了1938-39年多倫多累積的降雪記錄. 當年紀錄是207.4cm, 今年到3月8日為止已達195.2cm的積雪. 冬天還沒完全結束; 還有機會刷新記錄. 這還不是最驚人的! 加拿大的年度積雪冠軍出現在加東邊陲的St.John's, 有648.4cm, 創於2000-01年. 連一般人印象中氣候溫和,景色優美的溫哥華,在 1970-71年時也曾有186.0cm的雪量呢(以上均取材自本地氣象網站). 住在高緯度地區多年, 我已練就了一套對付的方法, 特別整理如下: 1. Let it snow, Let it snow: 對它沒輒, 就隨它去吧. 2. 災後重建 - 就是鏟雪啦! 3. 痛苦是有代價的 - 盡情享受雪後的美景. 我把上週末的風雪, 依照上述三原則, 按時間次序整理了圖文如下. 一起跟我來過一個典型的加拿大冬天吧: 3/8/2008 我住的社區整天都是像這樣灰濛濛的 鄰居的BMW幾乎要看不到了 後院不斷的飄雪 3/8/2008 周六驅車"巡視"災區 高速公路車少 雪還沒清除乾淨 時速開不到90公里 3/9/2008 從周五晚開始下了超過24小時的雪終於停了, 天氣轉晴, 而且是大晴天! 車兩旁的積雪構成了美麗的線條 - 我想起了電影:沙丘魔堡 前院未被破壞的美景 鄰居因是手鏟的雪 所以積雪特高堆在車道兩側 我家休旅車(minivan)旁的小山, 不太捨得鏟掉ㄟ. 另外一邊 早上大鏟雪車進入社區把街上的雪都推到每家的車道入口 那是最難清除的部份 因為雪都被壓實 (注意看背景) 鄰居前院的雪已超過一個成年人的高度了 街坊鄰居紛紛出來鏟雪 平時很難得這麼多人同時出現喔 開始鏟雪吧 小朋友分配到重要的任務 要好好鏟門前走道 免得送報的小孩滑倒喔 這個時候就很慶幸當初買鏟雪機(snowblower)的決定 較不費力作品又顯得較有氣質 有人玩起雪來了 小朋友想幫我作最困難的工作 鏟掉被鏟雪車堆在入口的雪 看來還是我自己動手較快 弄鬆之後再用鏟雪機把敵人消滅 小小恐怖份子 可以從這圖中比較出我家和鄰居家不同的鏟雪style 我們家較平緩 - 拜鏟雪機之賜把雪均勻的吹灑到整個前院 不同於鄰居的一座山 千層糕, 好想咬它一口. 簡捷有力的線條 有人抱著一顆橄欖球嗎 浴"雪"混戰 大致完工 稍事休息 午後再度巡視災區 在這種路面開車最危險 常見許多車原地360度的跳起華爾滋來了 發揮CSI辦案精神 保持現場完整 這是什麼東東留下的痕跡?? ....... 答案在下幾張圖的說明 開始徒步巡視公園步道: 前無古人, 後無來者. 只有我的一行腳印. 小朋友很會找樂子.....downhill snowboarding 小灌木叢依然鮮紅堅挺過整個冬季 夏日午後的棒球場 想像一下各壘壘包的位置 就是它 - Snow mobile (雪地摩托車 半履帶的) 車子走了 沒拍到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雪上漣漪 仿彿一切都已靜止 一夜風雪的代價 後院平靜的有點失真 後院陽臺( deck) 欄杆及長凳上一層厚厚的"白糖" 長了香菇的桌子 烤肉架 及廚餘回收桶(左下深綠色物) 打開後門讓大家看看雪有多深 (下次要擺個東西作比較) 午後屋頂積雪在陽光直射下沿著窗簷流下化為冰柱 不要被大太陽的假象所騙 實際溫度還是很低 滴 前院屋簷聖誕燈飾也融化了嗎? 公司地下樓中庭落地窗整片的冰瀑 我每天搭車上下班的GO Transit 停車場. 這些ㄘㄨㄚ 冰要吃到什麼時候?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