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千年青花瓷 尋回景德鎮被遺忘的美麗
2009/08/23 09:49:14瀏覽1535|回應0|推薦1
千年青花瓷 尋回景德鎮被遺忘的美麗
【聯合報╱本報記者陳宛茜】

景德鎮市文化局辦公室裡,研究員正像拼拼圖一樣,一片片拼湊青花瓷的碎片。

千年前,這裡是御窯廠所在地。宋景德元年(1004年),宮廷詔令此地燒製御瓷,底款皆署「景德年制」,景德鎮因此得名。從元代到明清,歷代皇帝皆派員到景德鎮監製宮廷用瓷,設瓷局、御窯廠。

瓷器幽魂 出土重新拼湊

方文山作詞的「青花瓷」裡,青花瓷是中國古典女子的化身,清麗典雅、完美無瑕。青花瓷的「完美」得來不易,明朝洪武至成化年間,景德鎮官窯生產的瓷器必得經過瓷官細細檢視,稍有瑕疵便當場敲破、埋入土中。因此送到皇帝眼前的瓷器是「百中選一」、精品中的精品。

1980年代,這些埋藏在「瓷器墳場」裡的千年幽魂挖掘出土,上億片的瓷器碎片,送到景德鎮市文化局,等待受過訓練的研究員重新拼湊。拼好的成品經過修復,歷史價值高者便會到送到「龍珠閣」博物館陳列。

景德鎮以四大名瓷著稱於世─青花、粉彩、玲瓏、顏色釉。青花瓷尤其名號響亮,還把景德鎮帶進世界地圖。

景德鎮 美好中國的象徵

創於唐代的青花瓷,元代因為加入新材料高嶺土,技藝達於成熟,高嶺土的發現地即是景德鎮旁的高嶺村,景德鎮青花瓷至此成為中國瓷器的主流。明代鄭和七下西洋,大量青花瓷隨「寶船」遠走四方、揚名四海。

一般咸認,「瓷」在此時成為「中國」的代名詞,兩者的英文都是「CHINA」。景德鎮原名「昌南」,發音近似China,景德鎮人深信,正因景德鎮青花瓷大量流傳到海外,才使得瓷(China)成為中國的代名詞。

18、19世紀,擁有一件「白如玉、薄如紙、聲如磬、明如鏡」的景德鎮瓷器,是許多歐洲貴族的夢想,景德鎮成為歐洲人心中「美好中國」的象徵。當時模仿青花瓷最成功的山寨版代表─荷蘭台夫特,被稱為「歐洲景德鎮」。

法藍瓷 模仿景德鎮起家

談到這段歷史,法藍瓷總裁陳立恆無限感慨,「我跟皇家哥本哈根瓷器的總裁見面時,他第一句話就說,我們公司是從模仿景德鎮的瓷器起家的!」時移事易,如今山寨版「扶正」成為世界名牌,景德鎮卻埋入歷史的煙塵中。

1949年之後,景德鎮「御窯」轉型為計畫經濟下的陶瓷「工廠」。90年代,景德鎮陶瓷業全面虧損,大量工人走上街頭抗議。曾是「美好中國」化身的景德鎮瓷器,在中國反成「廉價品」的代名詞,國務院甚至把「瓷都」的頭銜頒給廣東潮州。

「文化產業最需要的是『品牌』!」景德鎮市委書記陸愛民分析,「景德鎮」是最早在世界打出名號的中國名牌,計畫經濟制度卻摧毀了它講求獨特、追求藝術性的品牌性格。

品牌精神 滿城是藝術家

2004年在此設立法藍瓷工廠的陳立恆感受最為深刻。他在中國銷售法藍瓷時,不敢打上「景德鎮」三字。但當法藍瓷要跟法國瓷器品牌合作時,法國卻希望他能打上「Jingdezhen(景德鎮)」,國內外形成強烈對比。

在文創風潮的浪潮下,景德鎮努力找回遺失了半世紀的「品牌精神」。當年由「御窯」變身的陶瓷「工廠」,如今再打散、轉型為「藝術家工作室」。陸愛民表示,景德鎮現有一萬個藝術家工作室,「全城都是藝術家!」

「風火仙師來了!」古窯民俗文化博覽區裡,鞭砲劈哩趴啦地響。原來其中一座古窯正準備開窯,舉辦祭拜窯神的儀式。

窯神童賓 瓷工唯一留名

窯神童賓,是明朝萬曆年間景德鎮的瓷工。當時負責監造瓷器的太監潘相,對瓷工相當殘暴。製作一個防火的龍缸時,潘相百般挑剔,童賓憤而投入燒瓷的烈火中,被製瓷業封為窯神「風火仙師」。

「童賓是千年來,景德鎮御窯廠工人中唯一留下名字的!」景德鎮陶瓷民俗博物館副主任祝松星表示,封建時代「御窯」是神秘禁地,陶工如何生活、工作,沒有留下任何記載,迄今仍是歷史學家亟欲解破的歷史之謎。

連續劇青花 勾起製瓷興趣

到了現代,瓷工/藝術家的製陶過程,卻成為文創產業重要的一環。不久前港星趙雅芝主演的電視連續劇「青花」與「大瓷商」,勾起觀眾對景德鎮製瓷過程的興趣。景德鎮的古窯、現代藝術家的工作坊,如今都成為重要參觀景點。

就連法藍瓷也有意學習國外的陶瓷名廠,開放工廠給遊客參觀,形成另一種「工業體驗之旅」。有趣的是,當年御窯打破瓷器瑕疵品的過程和「陶瓷墳場」,在法藍瓷工廠中也可以看到,歷史彷彿重新輪迴。

景德鎮的千年風華,就像這些青花瓷碎片一樣,等著被重新拼起,重新受到世人的注目。

【2009/08/23 聯合報】@ http://udn.com/

景德鎮四名瓷之一──青花瓷。
圖/聯合報提供

( 知識學習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obzz&aid=3250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