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12/02/22 10:57:10瀏覽395|回應0|推薦0 | |
愛美麗的碎碎念~ 人民幣趨勢銳不可擋,十年內可以成為全球三大貨幣之一,做到取代亞幣以日圓為主導的地位,中國人口眾多,雖然要突破的層面很多,但是依舊處在強勢經濟成長的中國,中國以前是全球工廠現在已經宣告轉換為全球市場,全球的經濟龍頭,換人做做看!!而且是中國人!! 日前,全球首只以人民幣計價的黃金ETF產品登陸香港市場,為人民幣離岸市場再添新品種的同時,也為香港的離岸人民幣資金提供一條新出路。離岸人民幣產品的快速增長及存款的大幅增加,吸引了除香港之外倫敦、新加坡等多個地區積極組建人民幣離岸中心。 不少業界專家、學者會聚18日召開的「第三屆上海金融論壇」,共同探討人民幣離岸市場的發展與協同。從人民幣債券到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RQFII),再到人民幣黃金ETF,人民幣產品近兩年受到海外市場的追捧,境外人民幣存量不斷攀升。過去一年,香港人民幣離岸市場取得長足發展。截至2011年12月底,香港人民幣存款達5885億元,較前一年增長近一倍。 德意志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馬俊曾坦言,在RQFII推出和三類機構獲得投資境內銀行間市場的過程中,香港的金融機構將持有投資境內銀行間和股票市場的最大額度。這也有助於香港推出更多的人民幣理財產品,支持其作為人民幣理財中心的地位。顯然,現階段人民幣業務給香港金融業帶來了歷史性的機遇。 香港人民幣離岸市場在2012呈現新的趨勢。去年四季度開始,香港人民幣存款增速放緩。2011年上半年香港人民幣存款平均每月增長約10%,受年底前增速放緩影響,全年月均增幅僅為2%。到2011年12月,香港人民幣存款總額甚至較11月底減少6.2%。但在蘇格蘭皇家銀行亞洲新興市場策略師謝汶君看來,這並不意味著投資者對離岸人民幣信心喪失,可能與人民幣升值預期改變,以及閒置的離岸人民幣存款流向其他離岸中心等多項因素有關。 事實上,包括倫敦、新加坡在內的多個地區都對建立人民幣離岸中心興趣頗大,且已開始積極組建相關業務。蘇格蘭皇家銀行16日就宣佈在倫敦開設中國業務專櫃,以幫助中國的公司擴展國際業務,進一步推動倫敦成為歐洲的人民幣離岸交易中心。 匯豐銀行也於近期委任Paul Gooding為其倫敦人民幣業務負責人,積極參與並促進倫敦建設離岸人民幣中心的進程。匯豐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屈宏斌對此評論稱:「一個私營的跨國金融機構對人民幣境外發展如此熱衷並非只是響應國家政策,更是看好人民幣國際化的潛力和商機。」英國駐華大使館經濟與財政政策一秘Peter Mumford在論壇上表示:「許多人民幣產品幾乎在香港和倫敦同步上市,且倫敦人民幣離岸產品發展迅猛,已經出現數以億計的人民幣存款。我們有理由相信倫敦人民幣離岸市場將會增長得更快。」同時,新加坡成為人民幣離岸中心的可能性也在提高。 澳新銀行大中華區經濟研究總監劉利剛指出,中國已開始與東盟十國就人民幣作為貿易結算貨幣進行談判,如果雙邊本幣互換協議能夠實現,將有利於擴大人民幣的跨境貿易結算範圍,也有利於在美國經濟和貨幣政策不明朗時降低區域貿易面臨的匯率風險。如此一來,協調全球各地人民幣離岸市場之間的關係至關重要。Peter Mumford強調:「倫敦並不是與香港在互相競爭,而恰恰相反,倫敦只是在輔助香港發揮其離岸中心的作用。」在馬駿看來,香港將主要承擔人民幣離岸市場中的「批發功能」,而其他地區的人民幣離岸市場則主要擔當「零售」功能。 對於人民幣離岸中心的發展,中國外匯交易中心研究部總經理張生舉表示:「這將有利於推動人民幣國際化,並加強對跨境人民幣資金回流的監測,以及大力發展境內金融市場。因此,離岸市場將長期存在。離岸、在岸市場可以長期共存,共同發展,相互促進。」 在香港大學中國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宋敏看來,現階段香港成熟健全的金融體制可以更好地處理人民幣離岸業務,為境外人民幣資金提供有序及可控的回流渠道。而在香港和內地之間建立防火牆,控制跨境資本流動規模,可以在資本帳戶開放不大的情況下實現人民幣的國際化部分使用,即在使內地市場免於投機衝擊的情況下獲得部分人民幣國際化的收益。【新華社/2012/02/20】 人民幣10年內將成國際儲備貨幣 中國現在已經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而且在國際貿易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不過,中國的貨幣人民幣則是全球六大經濟體中唯一不被用來作為國際儲備資產的貨幣。有關專家預計,人民幣在今后10年將會成為一種儲備貨幣,削弱美元的地位,但是不會取而代之。 隨著中國經濟規模以及在國際貿易中的重要性日益加大,人民幣也在逐步走向國際化。 人民幣的國際使用有限 盡管中國政府近年來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推動人民幣在國際上的使用,包括允許使用人民幣進行貿易結算,允許在香港以及允許外國投資者在大陸發行人民幣債券以及同其他中央銀行進行貨幣掉期業務等等,但是由於北京對資本項目施加的控制以及人民幣的不可兌換性,在目前階段,人民幣在國際上的使用無論在金額還是使用國家的數量上都還是有限的。 人們日益關注的一個問題是,人民幣的國際地位最終是否會趕上中國經濟在國際上的地位。美國康奈爾大學貿易政策資深教授、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研究部金融研究處以及中國處負責人普拉薩德認為,盡管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將有助於推動人民幣的國際化,但是中國金融市場的發展程度是限制人民幣獲得儲備貨幣地位的主要因素。不過他認為,在5年的時間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特別提款權的貨幣籃中將包括人民幣。 10年內成為儲備貨幣 這位同時也是華盛頓布魯金斯學會高級研究員的經濟學家甚至大膽的預言,人民幣將在10年的時間里對美元的主導地位構成挑戰。他星期二在布魯金斯學會舉行的有關人民幣在國際金融體系中所發揮的作用的研討會上表示:“在今后10年的時間里,我的看法是人民幣將非常接近於可以自由兌換而且將成為一種儲備貨幣。我強烈認為,尤其是鑒於中國金融市場目前的發展程度以及這些市場得到發展所需要的時間,可能發生的是,人民幣將開始影響甚至削弱美元的主導地位,但是不會取而代之。” 人民幣國際化是逐步的過程 摩根士丹利亞洲區非執行董事長羅奇在研討會上表示,人民幣的國際化是一個逐步的過程。他同時強調,人民幣的改革既是中國國內議程的一個關鍵議題,也不可避免的被看成是國際再平衡過程中的一個關鍵問題。他說,我們現在不知道今后的國際金融體系究竟會是一個什么樣子,但是他認同普拉薩德的看法。 他說:“完全以美元為中心的國際儲備體系的日子,在某個時候,也許在今后5到10年的時間里會走到盡頭。” 人民幣國際化符合美國的利益 原美聯儲副主席、英國央行金融委員會委員科恩認為,人民幣的國際化對於中國和美國來說是一個雙贏的局面,盡管這是一個漫長和困難的過渡。 他說:“我的理論是,中國繼續在人民幣的國際化進程上取得進展,符合美國以及全球經濟的利益。美國應該積極地鼓勵中國采取必要的措施來實現這個目標。它不會完全解決所有的問題,但是將有助於解決這些問題。” 儲備貨幣也有代價 不過科恩也指出,作為全球的儲備貨幣,有些時候根本不是什么特權。他說,美元作為全球的儲備貨幣可以減少交易成本、降低國內企業的利率風險,同時可能使得美國可以以較低成本在國際市場上進行借貸,但是這些都是以較高的利率和經常項目逆差為代價的。【東方網/2012-02-08】 |
|
( 時事評論|財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