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元智大學 兼任助理教授戎撫天
台大EMBA環島車隊城鄉探索之旅已畫下圓滿句點。沿途大家有許多體會,也都看到一個大商機-單車旅遊,不僅可以行銷全國,更有行銷全球的潛力,澳門賺賭博錢,台灣可以賺樂活生活錢。
發展單車旅遊產業,須兼具軟硬體條件,台灣兼備。尤其難得的是,台灣已建立對單車友善的文化。這要從十月十一日下午三點鐘左右蘇花公路和平崇德段一起車禍談起。行駛本路段的大型車輛很多,一般人總認為大卡車駕駛習慣差,態度囂張,但我們通過蘇花公路危險路段時,明顯感受到大卡車普遍偏左行駛,為我們保留較寬裕的空間,大家雖然揮汗如雨,埋怨山為什麼要長這麼高,但內心卻很踏實,不需要擔心被轉彎的車尾掃到。
正當大家感念不已之際,前方不遠處一輛油罐連結車竟然發生車禍。許多隊友記得這輛聯結車,駕駛為了多保留一些道路空間給我們,大轉彎前就略為偏左行駛,大家都很感謝他。據我們觀察車禍現場,他可能在大右轉前,因略為跨越雙黃線,但看不見對向來車,正巧對向一輛砂石車據說因超車,也跨越雙黃線,油罐連結車駕駛緊急煞車,聯結車擺尾撞及公路左側防護欄,兩輛車車頭對撞,所幸兩位駕駛均無大礙,但雙向交通中斷約四個小時。
多年來,蘇花公路大卡車司機在單車車友間,只能用「天怒人怨、惡名昭彰」形容。幾年後,顯然多數大型車司機已寧可自己多承擔一些風險,而願意尊重單車騎士路權,這是非常重要的進步。由小見大,台灣其實已具備充分的能量邁向高附加價值的服務產業世代。
十餘年來,台灣經濟始終「外熱內冷」,外熱是製造業大量外移,利用大陸低廉的土地與勞工壓低成本,搶攻世界市場,外銷屢創新高。內冷則是因為產業外移,低階就業人口失業,中高階則隨之外移就業,內需市場因而急凍。有識之士紛紛建議,台灣產業發展應轉型為品牌及服務領域,但政府在這些方面,始終未推出類似當年發展製造業時十大建設的大作為。
單車旅遊是一個很好的切入點,近年全球風行樂活生活,能源危機更推動單車風潮,單車可以是日常交通工具,也是很好的運動。單車市場需求年年大幅成長,台灣是全球單車製造大國,應該很有機會利用單車行銷通路轉型或增設服務通路,包括旅遊服務。其實捷安特已有一些單車環島的服務,但仍有很大改善空間。
宜蘭、花蓮、台東三縣單車旅遊資源極為豐富,尤其台東更是單車旅遊聖地,處 處令人驚豔,玉長隧道出口正是汗流浹背登上山巔轉位下坡處,一出隧道突然撞見深邃的太平洋,你可以用「目瞪口呆」形容那種感覺。南迴太麻里大武段,大海、陽光、樹林形成的光影,只在此處有。加上波濤拍案與蟬鳴共譜的交響樂,偶而蝴蝶從眼前飛舞而過,此情此景,你根本就忘了爬坡的辛苦。
地方政府只要花些小錢標示單車專用道,並宣導縣民尊重單車路權,東部縣市即可沿台九線、台十一線及縣193線廣設單車休息站,台灣單車喜好者至少10萬人,還可以向日本等愛好運動的國家行銷,每年吸引100萬人,每人消費一萬元,每年就是十億元商機。這些消費都在小城鄉與聚落進行,正是目前最缺工作機會的地方,有助平衡城鄉差距。以目前全球夯單車,及台灣的條件,100萬人目標很容易達成。
中央政府應加速規劃貫穿全島的單車網路,蘇花公路宜改為休閒專用,大型車輛及快速交通運輸功能另行設法解決,單車運輸及租用機制也需要規劃建立,譬如,高鐵可以開放旅客攜帶單車登車,方便遊客短期深入城鄉探索。
單車旅遊在內需導向的今日,是投資少、回收大,主客觀條件成熟值得推動的新產業。
更多今日精采照片:環台第九天/新竹-台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