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2/10/28 20:57:37瀏覽1450|回應6|推薦7 | |
上一篇文章說了台灣的知識技術成長率在2008年後呈現掛點狀態,若要進一步解析台灣為何在近年來什麼都不好的情形,其實必須由「全球化」這件事來說。 全球化當然只是個名詞,它意謂名目上的國界已不再極具重要性,取而代之的是實質的影響力;換言之,一國之文化可以藉由全球化傳播而進入他國,一國之產品可以藉由全球化而狂掃他國消費市場。因此,在全球化的浪潮下,中小企業大概是很難幸存的,或是說能活的,亦活得十分痛苦,大企業則是如魚得水,何以如此?概因中小企業根本沒有資源與能力做全球化這件事,不是不做,而是做不了,超出能力了! 這樣說並不是說以中小企業為根基的台灣沒有一丁點的機會活存,不是!是台灣自己搞砸了!台灣的中小企業在過去是十分有名的,具極快的調整彈性,可以快速融入新的生產與營運環境,然而這種高反應度,使得台灣在過去的經濟發展因比人快一步,都得以有不錯的表現。 然而,這種好表現,在全球化下,立刻出了些狀況!很簡單,既然是全球化,就必須將產品觸及到全世界,而當碰到他國時,競爭問題就是上下優劣的問題,也就是技術的問題,此時的技術不可以是應用技術性質,因為應用的技術只可以為某一特定國家而設計,行銷的國家只要一多,便會因為成本考量而起不了做用,因此,最好的做法,就是要求廠商去做基礎科學研究,基礎是所有應用的共通,只要對於基礎科學研究做額外的附加便可形成應用研究以應付各個國家間的差異。 基礎科學研究是全球化下,競爭的關鍵! 我們來看看台灣在這幾年做了多少,就知道為何會被打趴。以下是政府所進行的科技動態調查中的表格: 台灣基礎研究經費占總研發經費的比例,歷年來都在10~11%間在游移,換言之,應用型研究就是89~90%的比例。改來看看南韓,為何在這幾年快速竄起?2001年,基礎研究經費占總研發經費的比例是12.6%,與台灣的10.8%有差,但只有1.8%,但在有收集到資料的最近一個年度2008年,南韓已是16.1%,台灣還是10.2%,相差高達5.9%之譜。 了解被打趴的原因了嗎?我們沒有做錯,只是做得不夠多,做得不夠好,自然就會出現我國經濟最高指導機關尹主委在其部落格中所指出的,出口值不如主要競爭國南韓的窘境。 這是場百米賽,台灣跑得很快沒錯,但別人跑得更快,而真正能上受獎台接受掌聲的,就只有前三名。 談出口,是個站在邊邊的重點,真正核心問題是技術未隨情勢變化而調整,這個部份,政府有責,企業亦有責,而政府可以東扯西扯,企業可以東跑西進,真正倒大楣的是台灣人民與勞動者,愈快速全球化,死得愈快,可以擋住不要全球化嗎?擋得住才有鬼咧! |
|
( 時事評論|財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