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信研會==附:無神論名句20
2013/09/25 10:53:48瀏覽63|回應0|推薦0

有諸多好文

 

 

信研會
http://robx.wikispaces.com/

 

 

盲信語錄

  1. 不再視禱告為生活中最重要的
  2. 不再渴慕聖經的真道,覺得自己已學夠了
  3. 不再把聖經的道理應用在生活之中
  4. 不再恆常追求屬靈的事
  5. 不再有服事的喜樂
  6. 不再敢跟人談及屬靈的事情
  7. 讓運動、娛樂成為主要的生活方式
  8. 容易讓身心沉溺於罪而不覺不安
  9. 不再渴慕追求聖潔
  10. 腦海中常思想有關金錢與物質的事情
  11. 可以有口無心地唱屬靈的歌曲
  12. 可以眼巴巴看著及聽到上帝的名字受辱而毫不動容
  13. 可以看那些低劣的電影及電視及刊物
  14. 不再關注弟兄姊妹之間的和睦共處
  15. 常找藉口遠離服事及受造就的機會
  16. 你對自己的屬靈能力感自豪,不再覺得需要從上而來的能力
  17. 常自找藉口說上帝明白我的軟弱及赦免我的罪
  18. 心中再沒有讚美的音樂
  19. 對世俗的生活方式感到越來越適應
  20. 面對周圍世界的不義與苦難,你甚麼回應也沒有
  21. 你的教會已陷入屬靈的低谷,上帝的話語不被重視,你仍覺妥當
  22. 不再對周遭世界的屬靈景況有任何的看法與不安
  23. 撤謊欺騙自己的僱主
  24. 你為自己得著上帝的恩典憐憫,及覺得自己越來越像主而感到驕傲
  25. 你不再為自己及別人的罪與景況而流淚

http://www.discuss.com.hk/viewthread.php?tid=5293997&extra=page%253D2&page=1

http://tw.myblog.yahoo.com/jw!WAQR8.ecHkJ7fEKCLfvPMw--/article?mid=24&prev=34&l=f&fid=1

 

 


 
 
 無神論名句20

1.
如果上帝想阻止邪惡,但做不到?那麼,他不是萬能。
要是他能做到,但不去做?那他是見死不救心地不良。
如果他能夠又願意救人?那現今的邪惡又從何而來?
若他既做不到又不願意做?那麼,人們為什麼還要拜他為神呢? - 伊壁鳩魯


2. 宗教就是一個普通人視之為真,聰明人視之為假,統治者視之為可利用的東西。 - 塞涅卡的雅戈爾


3. 如果我不是一個無神論者,我相信上帝會根據他們整體的生活準則而不是他們的言行方式來保佑誰。我想他會喜歡一個誠實和正直的無神論者,而不是一個說起話來每個詞都是上帝、上帝、上帝,每件事都是罪、罪、罪的電視布道者。 - 艾薩克.阿西莫夫


4. 宗教就像藥丸,必須囫圇吞,不可細嚼慢嚥。 -無名氏


5. 大多數宗教預言世界末日,然後一直臭味相投,代代爭出宣告預言,以確保這些預言成真。 - 無名氏

6. 動物沒有神,他們比我們更聰明。 - 龍雪


7. 當一個病人患有妄想,它被稱為精神錯亂。當許多愚人患有妄想,就造就了所謂的宗教。 - 羅伯特.皮爾斯

8. 神是脆弱的東西,讓他們聞點兒科學的氣味或者喝點常識的藥水都會死掉的。 - 查普曼.科恩


9. 絕對的信仰如同絕對的權利那樣會徹底腐敗,不過絕對的權利只會在絕對的信仰手中腐化。 - 無名氏


10. 無神論是一個不靠神媒運做的組織。 - 喬治.卡林


11. 不是因著聖經中我不懂的部分困擾著我,而是我明白的部分困擾著我。 - 馬克.吐溫


12. 我說我們倆都是無神論者時,是因我只不過比你少信一個神。當你明白你為什麼排斥所有其它可能存在的多神的時候,你會明白為什麼我也會排斥你所信的那個一神。 - 斯蒂芬.羅伯茨

13. 沒有證據的斷言也可以沒有證據地屏棄。- 克里斯托.弗希欽斯(上圖)

14. 人類的盲信是送給自稱造人類智慧的造物主的極具諷刺意味的禮物。 - 無名氏


15. 一雙手所幹的活。總會比千雙口祈禱做的更多。 - 無名氏

16. 不可見的和不存在的東西是如此相似。- 德洛斯.B.麥克敦


17. 既然聖經和教會明顯無知的弄錯了我們從何而來,我們怎麼能再相信他們告訴我們未來的走向? - 無名氏


18. 無論宗教存在與否,善人照常行善,惡人照常行惡。但善人欲行惡,這需要靠宗教的力量。 -史蒂芬.溫伯格

19. 哲學是探問可能永遠不會被回答的問題。宗教是回答可能永遠不會受到質疑的答案。- 無名氏

20. 人被教會接受是因其盲信,被教會驅逐是因其覺知。– 塞姆.克列門斯(即馬克.吐溫)

20 More Quotes By Atheists


 

( 創作另類創作 )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nn575720&aid=8689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