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卓越新聞獎基金會採訪
2009/09/25 09:36:21瀏覽2310|回應5|推薦25
原文刊登於卓越新聞獎基金會,傳媒與教育電子報第40期,九一記者節專刊
記者們,加油 : 小小記者 發揮大大生命力----張念慈採訪地方新聞成就多
/張春炎

  淡江大學大眾傳播系、世新大學傳播研究所畢業,目前擔任聯合報新竹地方記者,張念慈努力從記者工作中展現豐沛的毅力,報導出一則則具生命力的新聞。因為這樣的新聞採訪態度,使得張念慈的報導經常能夠更為貼近在地的社會脈動,展現更具地方人情味新聞,過去獲得不少新聞獎項的肯定,包括2008年內政部家暴及兒少優質新聞獎、吳舜文新聞獎平面媒體類報導獎等等。

從張念慈身上,我們可以發現小小記者,在報導中充滿旺盛的生命力和對理想的執著,也反映出張念慈在她的部落格一篇文章所說的,地方記者也不一定陷入「不如台北記者、不如都會記者」的偏見中。

克服挫折 努力創造成就感

  擔任記者至今已邁入第六年,張念慈自述從事記者這一行,經常是苦多於樂。現實中,總是有難過的事必須經常面對,這幾年從工作中領悟到,新聞工作不是有努力就會有收獲的工作,也不是你在這個地方花越多時間,就會有更多成果的。

  張念慈的經驗是,「有時候新聞表現是要靠運氣的」,「可是報社不這樣想,我們每個月都要交考評表,每月都要寫當月有什麼獨家新聞,當沒有表現時,真的很想死。」張念慈率直的說。

  不過天性樂觀的張念慈認為,「只要有一點點的樂,就可以支撐我走下去!」在訪談中她特別提到,在過去採訪過程中,讓她感到最快樂的事,是當她寫的新聞可以幫助到需要幫助的人,引起社會上其他人的共鳴,張念慈便提到,曾經報導過地方上一則獨立照顧祖父母的國三女生的故事,當她將該則新聞報導出來的時候,許多社會資源都進來了,讓這一家人得到了幫助。

  另外一個例子是,過去張念慈曾經寫過一位國小六年級女童的故事,當時女童一心想輟學來照顧癱病在床的母親,她便將這則新聞報導出來。女童的故事見報後,立即有捐款湧入,最後讓她不僅可以繼續念書,一家生活也改善了。這些事情,都是讓張念慈樂於從事記者工作一個非常重要的動力,「一個人的能力很有限,可是眾人的力量很可觀,新聞工作最有趣的地方是,你代表的是輿論,可以影響眾人」。

報導社會案件 寫作拍攝需人性化

  不過每個月被要求要挖掘出獨家的題材,確實帶給張念慈不小的壓力。張念慈不諱言的說,在現在的媒體環境中,獨家新聞確實常是負面的報導題材,例如蘋果報系那一類的辛辣頭條新聞,往往跟幫助社會明顯是背道而馳的。因此,一方面追求要追求頭條、一方面要挖掘有益社會的新聞,兩者產生的矛盾問題,不可避免會在她的工作經驗裡出現。

  但張念慈覺得,社會原本就不會只有好事情,「當你是一家綜合性報紙的記者 時,你就不可能只報導好事情。記者的任務是真實傳達事實,所以我遇到了社會案件,我有責任該報導。例如,我報導男子殺人姦屍案,因為它符合了新聞的價值,也是民眾關心的事,我就必需報導。」

這樣的情況相信是許多記者都必須面對的,然而即便在題材上,不可避免要報導出來,但是張念慈認為自己可以有不同的作法,也就是「我可以換個方式讓它不那麼血腥」,像是「同樣是要拍到照片 我可以不要拍屍體,我可以拍殯儀館人員將白布包送上車的畫面」,而不像某報處理的方式那樣,選擇白布拿掉,拍出被砍過的屍體照片。

  即便對於新聞工作始終抱持著熱情與毅力,張念慈在六年的記者生涯中,不免遭遇到苦辣、難忍的事情,在訪談中她便提到,她採訪過一個名校資優班學生,告訴她班上同學作弊很嚴重,當她將這則報導出來後,結果卻引起該名學生的父親大怒,他先寫信向學生的學校道歉,後續發表公開信說,台灣媒體沒素養是大家都知道的事,我的兒子不知世事,不了解台灣媒體的素質低落而被利用了。而這個學校的其他學生,因此也紛紛上網指責張念慈,說「我們是名校,不可能會作弊」。

  因此整個報導的結果轉而變成「一群人在網路上罵我,說記者亂寫,是社會亂源。問題是,這個學生的確這麼說了,而且他在當下講的更嚴重,我寫作時還幫他修飾過了。」針對這個經驗,張念慈認為現在的記者應該更注意自己的報導,也不應該忽略台灣的網友很容易隨之起舞,特別是當大多數的人都不會相信記者時,「這樣的經驗告訴我們,日後在寫新聞時更加小心,也要再三跟受訪者溝通。」

小記者該學會平衡理想與現實

  當問到目前記者已邁入第六年,根據這些年來的工作經驗,跟當初選擇進入這行業,理想與現實的落差情況是如何?

  張念慈表示:「理想是我念了四年大傳系、念了兩年傳播研究所,學校教我們很多仁義道德,告訴我們很多該做和不該做的事、告訴我們新聞倫理道德規範,所以我一直想用自己的力量來改變新聞界,希望大家都可以報導好事情,可以幫助這個社會。」

  然而張念慈認為,現實成為每個具有理想的記者難為的事,「當蘋果日報報導壞事情會大賣,當她寫好新聞卻見不了報、考績越來越不好時、當你的工作已成問題時,你要不要跟著報社希望的方向走?」張念慈想說的是,過去進媒體六年來,她深刻感受到媒體產業環境越來越差、裁員越來越嚴重,「我的辦公室裡,6年前的同事,現在有一半以上的人不見了。」

  作為媒體工作者,當外頭失業率卻越來越高,就算有理想,也只好告訴自己,有工作其實是件很幸福的事。「當整體環境賺錢時,你才有權力、立場要求報社要為我們做什麼。當報社賠錢時,你只能感謝報社願意給你一份工作,至於老闆要我們做什麼、就做吧!」

  然而張念慈也不放棄希望,她認為「每個人都有理想,每個人都想改變。問題是,你一個人改變沒有用,必需大家一起改變才有用。」

  回顧六年來的記者工作,張念慈的想法似乎與記者前輩何榮幸不謀而合,也就是強調,離散在各個媒體工作崗位、正在台灣各個角落的新聞工作者們,未來應該正視、思考的方向----一起改變。

張念慈部落格-小記者的所見所聞,網路連結:http://blog.udn.com/nien

( 心情隨筆工作職場 )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nien&aid=3348589

 回應文章

GW Charles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替妳高興
2009/10/09 01:50
雖然跟妳一點都不熟 , 不過看看妳的部落格文章就可以感受到妳的採訪熱情 , 要繼續加油喔 !
To fight for the truth you believe and to pray for the
persons you have ever loved.
張念慈(nien) 於 2009-10-12 22:52 回覆:

謝謝!


蒐藏有夢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我一直支持你
2009/09/26 08:26

從初來到今日

很高興在理想與現實間

你一直調適得很棒

張念慈(nien) 於 2009-09-27 15:33 回覆:
其實我常常會覺得很沮喪,也常常會懷疑我當初幹嘛要當記者呀?可是轉念一想,如果這樣就放棄,那就真的是失敗了!所以再撐一下下,再努力一點點,我希望可以知道,未來的模樣是怎麼樣?也不要現在就離場宣告失敗!

阿勳的老爸
原來是學妹....
2009/09/25 14:32
潛水看文章也幾年了,今天看到這篇採訪內容,才驚覺妳原來是學妹,哈,,,,,果然大傳系人才濟濟。(不過我不算啦,我是7th )
張念慈(nien) 於 2009-09-25 23:20 回覆:
哈哈!我是第15屆!學長好!

過客
加油
2009/09/25 11:11
我實在很看不起那些「大牌」的媒體人。

卻喜歡這些實際深入社會的小記者。

加油喔!我是你的粉絲!

你們的採訪才是社會的希望。
張念慈(nien) 於 2009-09-25 23:21 回覆:
呵!放心吧,我這輩子不會變成大牌媒體人,論姿色和聰明才智我都排不上,默默做好自己本分就好!

chieh
小記者要加油
2009/09/25 10:15

潛水很久,還是要浮上來換氣一下。

在越來越不喜歡看新聞的日子裡,常思索媒體工作者的新聞道德與基本常識(不談專業知識)在哪裡?

新聞媒體的影響力不容輕忽,在斬雞頭、灑狗血的競爭社會中,我想需要的是有理想的小記者。

所以小記者要堅持,要加油

張念慈(nien) 於 2009-09-25 23:21 回覆:
謝謝你!我會加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