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旅居香港的龍應台教授,昨天與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師生對話,她點出,台灣學生的國際競爭力,明顯落後於香港及大陸,應及早強化適應不同語文環境的能力,建立全球化思維以自救。 龍應台應高科大邀請,以問答模式與學生互動,兩小時內知無不言,現場座無虛席。 有學生反映,兩岸學生在網路交流密切,但價值觀迥異,台灣學生的世界觀似較狹隘,政府都已準備好交流了,學生似乎還沒。 龍應台說,大陸年輕人目前所處的時空,與20年前的台灣有許多相似處,與我們曾有一模一樣的思維,因此應以更大的包容與他們溝通。 不過近年資訊發達,從國內比較主流的媒體或大陸媒體都可發現,大陸傳媒對國際新聞的報導、評論與解析,是台灣的10倍。 龍應台說,她在香港中文大學曾遇到一名正在徵才的跨國企業大中華區總裁,這名總裁認為,10年來大陸及香港不論在術科、英語能力或國際熟悉度均強過台灣,顯示台灣這一代國際競爭力已出現警訊。 她表示,台灣學生要有「兩個基本動作」,一是強迫自己每天上英文網站、閱讀經濟學人的報導分析,建立國際觀,其次,即使上中文網站,也不能只瀏覽台灣,而應了解大陸、香港等大華文世界。進入不同的語文環境,打開自己閉塞的視野。龍應台更鼓勵學生走出台灣,加入國際志工行列,讓自己走向國際化。 有學生舉「動物農莊」一書提問,是否位居要津的政治人物,最後都未堅持自己的理想,這是不變的悲劇嗎? 龍應台回應,通常卅歲以前是理想主義者,卅歲以後是現實主義者,且嘴臉更加醜陋。 她認為,國內的學生要學兩項課程,第一課是不要太相信沒有基礎的理想主義者,他們當遇到現實的誘惑時,隨時都可能變質。第二課,「任何英雄,都不是英雄,除非他經過權力的測試」,她說,所幸台灣人現在已稍微懂得,不要立刻替頭上閃亮著「道德光環」的人鼓掌。 龍應台說,政治人物喪失最初的理想性,從英雄變成惡魔,倒也不是不變的定論,像美國總統華盛頓,在得到權利後也沒有忘卻當初的抱負,在國外類似案例也比比皆是。但台灣這個社會,還需要經過試煉,才會產生「大人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