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08/21 14:47:03瀏覽1066|回應1|推薦1 | |
行政院長劉兆玄6日親赴土城鴻海總部拜會董事長郭台銘,鴻海旗下全球最大手機代工廠—香港富士康的回台上市案將成劉揆的遊說重點,為近期低迷不振的台股,注入一劑強心針。大多數人除了從報導中知道了一些富士康的消息外,對現實中的富士康,整體為何卻一無所知?馥林文化近期出版的《郭台銘與富士康》一書,詳實地提供了富士康從弱小走向強大的記載,一出版即受到各界的注目,並登上金石堂企管財經榜第3名。 後來者的獨到氣魄 1974年,郭台銘以新台幣30萬元資金創立了「鴻海塑料企業有限公司」。為了突破發展困局,眼光獨到、高瞻遠矚的郭台銘很早就到中國布局,他於1988年至深圳西鄉崩山腳下設立了一間小工廠——「富士康海洋精密電腦插件廠」,這是富士康集團的第一個製造「根據地」,也是今天威震世界的全球IT代工之王富士康科技集團的起點。 富士康自1988年投資大陸以來,不斷地擴充與完善布局,如今已創建了二十大科技園區,主要分布在大陸經濟最活躍的華南、華東、華中、華北、東北等地區。大陸員工從最初的百人增加到四十五萬人。進入的次產業依序是電腦連接器、電腦機殼、準系統、通路、手機、筆記型電腦、汽車電子零組件、數位內容、數位相機等。 除了電腦連接器外,富士康在其他產業都是一位名副其實的後來者。在競爭激烈的科技產業中,富士康能以後來者之姿打敗各次產業的先行者必定有其過人的獨到之處。 台灣的鴻海集團,也被稱為富士康集團。 企業機祕:回歸本源 中國知名財經作家徐天明看到來自台灣的富士康,這樣一家低調卻又強大的國際級企業,透過蒐集了各種有關富士康的資料(其中包括富士康內部刊物——《鴻橋》),寫成《郭台銘與富士康》一書,其中詳實地提供了富士康從弱小走向強大的記載。並認為富士康的成功經驗告訴我們:企業必須回到產品、品質、技術、管理、人才等這些企業最普通、最基本的問題上。並由此引申出,中國企業要摒棄「藍海」的罌粟花,不要再依靠機會主義,而應該回歸到技術、產品、市場和管理的企業本源。 (《郭台銘與富士康》馥林文化將於2008年8月出版) |
|
( 時事評論|媒體出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