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佛經的真實義
2019/11/11 06:36:37瀏覽365|回應0|推薦0

佛經的真實義

佛經是佛陀滅度 約五百年之後,印度才開始聚集佛經,當時的國王,名叫阿育王,下令全國上下開始集結經典,分為:經、律、論,三藏十二部典籍,當中的內容,都是口耳相傳,集結分類而成因此,難免內容早已掺合了諸多眾人的見解與主張,見性之人即知不能盡信。其實,真實的句義,只有幾句而已,

 例如:《心經》,是以本性會到如來,是對佛講如來。其大意是:你要能觀自在,即可照見報身的五蘊皆空,可以度一切苦厄,你即是佛。

三世諸佛以前已經成佛的、現在正要成佛的、以後將要成佛的也都是這樣成佛的。何謂「觀」「觀」就是一旁靜靜的看,不分析、不判斷、不起念、不行動,要這個功夫,一定要已經發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還要有「如觀」認同自己是佛,如是因、如是果,一切都是如來的顯現,這樣你才能自在,這時你就是佛。

《金剛經》,是以本心會到如來,是對菩薩講如來 其大意是:要你先「發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然後知道「如是因,如是果應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所有再多的色相佈施,實無功德,唯有「以如佈施」,才是唯一第一稀有的無量功德。什麼是功德?功德就是當你死後的那天,因為你明如、 住如、已經降伏識心,所以,不會再去輪迴,而你的真心,就會回歸如來心體,真正成佛。

 《圆覺經》,其大意是:要你「發清淨心」,即可身心寂滅,平等本際,圓滿十方,不二隨順,於不二境,現諸淨土。 除非你不信,那就只得漸次的去累世修行了。要有清淨心,也是要明如、住如,認同你是佛,別人也是佛,如是因、如是果,萬事萬物萬法,都是如來在顯現,才能沒有分別心,才是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才不會有過去心、現在心、 未來心,才能「現諸淨土」。

 《妙法蓮華經》,是識心會到本性,是對菩薩講如來心。其大意是:「佛所成就第一稀有難解之法,唯佛與佛,才能究盡諸法實相。所謂諸法:如是相、如是性、如是體、如是力、 如是作、如是因、如是緣、如是果、如是報,如是本來究竟等。」,實無一法可得,卻是如來法,「如」無非非法,唯有相信而已,唯有認同而已。

 《楞嚴經》,是以識心會到本性,是對菩薩講妙明真心。其大意是:淫慾的識心,是輪迴的因,難得真心,因為識心皆安。此經以「淫慾」為戒,似有不要之處,未能見性,情與愛是宇宙真心的一部份,是大慈大悲的演化過程,是宇宙大自然的恩典,古人謂「天作之合」」「慾」仍是天地山河所延伸之情與愛 ,這種不作念的真情,是可以填滿虚空之亢奮與感受,是宇宙進化中的一環,這是生的法藏,是非常慈悲與殊勝的事情,哪來的污穢與不淨?「欲」是神界之始,在母親肚子裡的時候,「欲」在外;兒出生後,「欲」在我身,直到身體成熟時 韻味在外,才成了「 慾」, 這一切都有其顯著的流程,只要不貪、不執、不強求,到了年老體衰,或無生命現象時,就目然無礙了,《楞嚴經》中的禁慾之論,有違背宇宙真理,是故,國內外有多個宗教團體, 懷疑它的真實性。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Vx-sOXXwNr6FwtBZoQ0EaQ?view_as=subscriber
( 知識學習科學百科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namopuda&aid=130702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