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英國政府出錢 自主學校迎新生
2011/11/13 20:18:26瀏覽55|回應0|推薦0
今年秋季學期開始,英國首批24所由政府出資,家長、教師、宗教團體和慈善組織開辦的「自主學校」(Free School)相繼開門迎來新生。

本屆英國政府在上台時提出的這項教育改革政策,在過去15個月來始終是社會熱議的焦點,而隨著新學校的開辦,社會大眾和媒體的關注達到高潮。

英國廣播公司、《泰晤士報》、《獨立報》、《衛報》等英國主流媒體近日均對此予以大篇幅深入報導。

英國政府在施政綱領中提出創辦新型學校、加大家長和學生選擇權,並賦予它「自主學校」的名稱,也有人將之譯為「自由學校」。

作為一種公立學校,這種新學校享有前所未有的自主權:

不受地方政府控制,享有較大的預算控制權,在招募員工、設定教師工資、設立教學大綱等方面有接近完全的自由,甚至有權改變學校的學期長短和教學日程。

更重要的是,任何人只要願意推動平等和民主的價值觀念,能夠做到尊重個人、善待環境,並且承諾反對暴力和種族主義,就可申請開辦學校。

按自己的意願實施教學,辦學者可以是家長、教師等個人,也可以是各種社會團體組織。

自主學校雖然自主權很大,但仍和其他公立學校一樣,必須接受英國教育督導部門的檢查,並且參加各項全英統一考試。

據報導,英國政府為自主學校計畫已投入1.3到1.5億英鎊,而最初計畫啟動時只有5千萬英鎊。可是,要想拿到英國政府的錢來開辦自主學校並不容易。

此次共有323個組織和個人遞交了辦學申請,最終成功闖關的只有24所,其中17所小學、5所中學,另外2所學校招收各年齡段的學生。

這些學校分佈在英格蘭各地,但主要集中於學生成績不佳的地區。目前,英國還有很多組織正在申辦自主學校。

按照政府雄心勃勃的計畫,明年將開設1百多所這種新式學校,取代過去那些辦學成績不佳的普通公立學校。

這些學校預計在明年9月開學,其中大部分是主流學校,一小部分為特殊教育學校或者專門接收被一般中小學退學的學生。

英國教育大臣邁克爾‧戈夫指出,開辦自主學校就是為了提高教學水準,特別是貧困地區的教學水準。

他說:「我們的改革是要創造出新一代『世界級』的學校,讓學校和學生不受干涉和教條管理。」

英國政府表示,將盡可能減少法律起草、許可證發放等程式上的障礙,即使學校的管理者缺乏經驗也沒有關係,「新學校聯合會」等社會團體可以幫助他們聯繫有經驗的組織和個人。

位於東倫敦的奧爾德伯勒小學和位於萊斯特的克里希納-阿萬蒂小學是英國首批開辦的自主學校。

前者按照家長要求的方向辦學,目前只有2個班級——學前班和1年級,學生年齡介於4至6歲之間。該校計畫逐年增班,到2016年時,學前班到6年級將開設齊全,學生可達到420人。

後者是一所印度教教會學校,目前也只有學前班和1年級,以印度教教義作為辦學理念,每天帶領學生祈禱、吃素、做瑜珈和靜坐冥想。

位於東倫敦雷德布裡奇的E-ACT自主學校,將暑假縮減為4周,在校時間從早上8點到晚上6點,除學生午餐外,還提供學生早餐和課後照顧服務。

課後時間主要由教師為學生提供「學習及發展課程」。該校表示,之所以能在課後時間提供有品質的教學活動,是因為學校擁有調整教師工資以及福利條件的自由。

自主學校的校址可謂五花八門:教堂大廳、古跡建築、辦公大樓、圖書館……還有一些學校僅擁有臨時教室。自主學校大多由有多年辦學經驗的團體組織開辦,也有部分由個人與團體合辦。

自主學校的申請者中還包括牛津大學教授、《上帝錯覺》一書的作者理查‧道金斯。

道金斯表示,自己對於政府提出的自主學校的理念很感興趣,不過自己更願意將自主學校稱為「思想自由的自主學校」。

他說:「我會教給孩子靠證據說話,時刻保持懷疑及批判的態度以及開闊的思想。」

對於道金斯的申請,教育大臣戈夫大力贊許,他認為滿足家長對其子女教育的多樣需要。

無神論者也可以在政府教育改革的方針下創辦自主學校,這體現了教育改革的本質——自由,「我們應該為家長和學生提供更多的選擇」。

雖然自主學校在英國是新興事物,但是此類教育觀其實可以追溯到19世紀末20世紀初席捲歐美的新教育運動,亦稱新學校運動。

它以自由為學校教育的首要理念,高度重視學生在學習方面的自主性。現代意義上的自主學校始於20世紀90年代的北歐。

瑞典政府曾以財政撥款方式扶持創辦私立學校,並鼓勵個人積極參與其中。後來,起源於瑞典的自由教育風潮傳到大西洋對岸的美國,並建立起特許學校。

近20年來,在美國貧困地區和教育品質欠佳的地方,政府允許由私立教育組織機構創辦經營這種享有高度辦學自主權的公立學校,改變了不少弱勢兒童的命運。

在美國眾多特許學校中,最受英國政府推崇的是KIPP學校。KIPP是「知識就是力量計畫」的首字母縮寫,它是美國最成功的特許學校集團之一。

在KIPP遍佈美國各地的學校裡,80%的學生來自貧困家庭,他們享受各種補助和免學費待遇,畢業後升入大學的比例超過85%。

而在這些學生居住的社區,打算上大學的學生比例還不到25%。英國政府公開表示,大力推廣的自主學校計畫正是取法自美國的特許學校。

而英國首相卡麥隆則是自主學校的鐵桿支持者。他在參加一所自主學校的開學典禮時發表講話稱:「反對自主學校的人其實是在保衛一種失敗的教育制度。」

英國政府認為,英國公立教育積弊甚深,特別是窮人與富人子弟受教育差距不斷擴大。利物浦大學教育與就業中心的一項調查顯示,英國公立學校與私立學校的教師素質差異明顯。

私立學校由牛津、劍橋等一流大學畢業的教師授課的幾率是公立學校的7倍,而公立學校畢業生進入一流大學就讀的比例逐年下降。

越來越多的中產階級家庭寧願花高價也要把孩子送進私立學校。事實上,英國教育體制面臨著更大的改變,自主學校只是其中一部分。

英國政府同時也希望普通公立學校轉制為「學院」——一種新型中等教育機構,與自主學校一樣接受國家補助,不受地方政府控制。

這項改革始於工黨執政期間,但是最近改革步伐明顯加大,從去年9月到現在,已有超過1千所學校轉型成為學院。

台灣立報2011.10.30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ybook679&aid=5836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