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台北南區家扶『南瓜屋』兒童少年夢想家誕生
2011/07/04 18:31:54瀏覽415|回應0|推薦0
台北南區家扶中心首次以社區服務為理念,投入在南港以及周圈區域服務社區的兒童及少年,落實「在地化」社會服務經營。

也改變家扶以往以『家庭為主中心』的作法,主動深入鄰里,結合社區發展,為當地需要協助的兒童少年服務注入新的服務措施。

更是台北南區家扶中心首度以社區概念創新服務模式發展。

台北南區家扶中心在台北地區服務的這46年來,由家長主動申請,再經由社工深入家庭關懷,並提供各項家長及兒童學習的育教娛樂等活動。

目前共計有620戶1284童,南港地區為103戶,163童,經統計受扶助的南港區的國中生平均成績59.95分,竟未達60分,而近幾年發現有些家庭不夠瞭解社會福利資源,以致於求助意願低。

又或者心理上對於外界協助抗拒,雖處於台北都會區資訊最發達的地方,卻有許多家庭是沒有跨出第一步。

台北南區家扶中心基於審慎思考及準備,改變服務方式,主動出擊到社區中尋求需要協助的兒童及少年,並擴展服務社區方式,選擇南港地區是發現尚未有完整的社會福利資源進駐。

在受扶助案中,「汪汪」的媽媽為了生計每天上班很晚,沒辦法妥善照顧三個小孩,汪汪已經國小五年級,長時間沒人督促,課業漸漸跟不上。

家中的2位姊姊年齡都比較大,自顧不暇,汪汪回家沒有人陪,她很寂寞,開始在南港社區找朋友在外遊盪夜歸…。

「曉曉」因為家中沒錢,雖然考上外縣市高職學校,但媽媽供應不起,強迫曉曉留在南港家中附近學校就讀,曉曉生氣無法體諒媽媽,越來越逃避去上學。

每天玩樂,媽媽怕曉曉會走向歧途,期待有正當的場所讓曉曉陪養正當的休閒或當志工,改善曉曉不滿現狀的想法,重新思考未來…。

小南,是個活潑有創意的國中生,喜歡玩非洲鼓、電腦遊戲、兵乓球等,只要能操作的東西最吸引他的目光。

但是,現實的生活環境卻無法讓他自由發揮,因為家中有年邁的外祖父母,相當怕吵,老要他靜下來,學校又對於他的活力和不專注給予約束。

是的,他是個有過動症的孩子,目前就讀資源班,然家裡和學校都無法滿足於他,故放學後常往公園跑,四處遊晃,他不知道為何自己無法像其他孩子一樣可以專心而討人喜歡。

為什麼連家裡也無法接受他這樣的特性,但自己也是有特點和專長,為何就是沒有地方能夠容納他?

以上三個案例,台北南區家扶中心為像汪汪、曉曉、小南這樣的兒童少年築一個「夢想家」,以社區家庭協力服務發展為方向,可以提供一個自由的空間,讓大孩子當志工學習責任感。

也可以讓遊盪的孩子夜間有去處,讓兒童少年有展翅的空間,也讓南港周圈社區的媽媽能有便利的在地諮詢處,用溫暖空間包圍每戶家庭。

以夢想為磐石,如同載著灰姑娘進城堡的南瓜車,故取名為「南瓜屋」,期待更貼近兒童少年願意使用服務站資源。

服務內容暫訂有課業輔導、正當休閒體驗活動、個別及團體輔導、志工培力,更多的活動期待是與兒童及少年共同討論產生,並到社區做服務。

陳美君主任表示:「決定要成立南瓜屋的過程是艱辛的,感謝這段籌募期間各屆經費物資及的幫助。

本中心的扶幼委員會、全體保母聯誼會、各地熱心的企業及民眾,才有今天南瓜屋的雛型瓜瓜落地,它有別於家扶原來的服務模式,我們期待建立新的標竿,為南港周圈社區帶來新的氣象。」

中央社2011.7.4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ybook679&aid=53927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