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8/04/26 15:04:06瀏覽2954|回應0|推薦11 | |
【文/路仁教授】 「孩子看影片,吸收知識會更快嗎?」在健行的路上,家長邊看風景邊問。 若是要看風景,坐汽車看得更多,但健行卻能鍛鍊肌肉。「影像入眼簾,大腦被動吸收資訊,閱讀時大腦得從文字生出圖像、聲音、觸感,讓腦細胞鍛鍊得更活絡。」我說,家長點頭。 走入校園談教育許多年,現在邀家長參與活動,以彼此分享經驗。「我孩子愛閱讀,但讀漫畫,」另個家長說,「李家同教授曾要孩子戒漫畫,但我孩子戒不了。」 有單車從旁行過,座上兒童的平衡感還不夠,所以車子裝了兩個輔助輪。「孩子從實體世界走入文字閱讀,需要圖像輔助理解,後來圖像會消失,以更快吸收知識。」我說。 捷運駛過,喚起在東京坐電車的印象,人人靜心閱讀,像插到書香充電,日本少年愛讀漫畫,但長大後也愛讀文字書。我想到單車上的兒童,學會平衡感後,應該也會想拆輔助輪以飆速。 「學校指定的書難看,」愛漫畫的孩子忍不住批評。在連才藝都要補習的台灣童年生活中,日本漫畫充滿創意、劇情誘惑,常在同儕中引起討論,成為壓力的出口。「漫畫是垃圾食物,」他媽反駁。 但孩子說指定書難看也沒錯,因為台灣文學或教育界,偏愛曲高和寡的作品,而日本卻有許多文學家,不是寫虛擬的奇幻或言情小說,而是刻劃人性真實面,以精采劇情帶孩子入豐富的文學世界,可惜外文譯成中文後,文字美感消失,誘惑力大減。 「孩子沒有想讀的文字書,怎麼辦?」家長問。我說可先讀報,因為新聞連結生活,晚餐後家人在餐桌討論,孩子會尋到在漫畫中,那種與生活相關、與人交流的樂趣。 健行終點終於到了,大家開心地坐在草地分享食物。夜色黯淡,地上的燈點出仿燭光的氛圍,平凡的麵包、三明治、可樂也在笑談中,變得分外可口。月光下,愛漫畫的孩子啃下麵包,想吐露一種感覺,卻又欲言又止。 我想像那是一種在月色朦朧中,涼風拂過臉頰,愛的氛圍四處瀰漫,甜甜的味道從舌間緩緩滲入口的感覺。「漫畫不是垃圾食物,」我說,但我期待他在讀到這段字時,能發現文字可以寫出四格漫畫畫不出的感受,知道文學不是壓力,而是可口的精神食糧。 |
|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