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振興村遷徙史
2009/08/23 21:42:39瀏覽2409|回應0|推薦1

                                   文:莊國雄 

  隘寮溪源於北大武山山麓,康熙三十年時(西元1691年)漢人來台拓荒,其時『建興庄』開庄於接近山麓處,後因水患全庄遂遷於『西瓜園』,而西瓜園之得名是由於地處隘寮溪流域,遍地礫石,遠望之如粒粒西瓜般,故以『西瓜園』稱之。

  民國二十二年時,為了整治隘寮溪,準備修築堤防,西瓜園正處行水區內,(其時住戶約有百戶)全庄再次遷於現今之振興村。而振興村名之由來,據該地耆老所述,當時曾以三個村名建興、振興及另一個因年代久遠已不可知,請示元帥爺公擲筊決定,而振興村雀屏中選,遂以振興為村名,然老一輩均習以『西瓜園』稱之。

註:當時遷村另一選擇是「頭前溪」,因部份村民意願不高作罷。

  遷村時,日方即將街道規劃為棋盤式設計。首先將土丈量後,一棟分四戶,由住戶自行召集四人,為一位,以抽籤決定住家位置。每戶佔地6厘,採南北座向,而街道採橫直等距交差,街道整齊、美觀是一種較先進之街道計。

  振興因設有『水利堤防工程處』駐有日本工程師,拜其所賜當時即設有電燈(一戶十蠋光)且有巴士行駛,生活品質在當時堪稱水準之上。 

 

 振興村堡圖+衛星 資料來源:台灣新舊地圖比對台灣堡圖(1898~1904),中研  院GIS編製)

振興村古今對照圖

資料來源:台灣新舊地圖比對台灣堡圖(1898~1904),中研院GIS編製)

   遙望舊庄地

  西瓜園搬遷來的房子

   振興村的街道空間 

五十年代的「吾愛吾村」與「我為人人人人為我」

   振興村的土地公廟與應公廟

    傳統民居

飲水思源

 
振隆宮台階上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y6159&aid=3249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