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菸塵往事 ─ 莊國雄
2008/01/25 20:54:50瀏覽1163|回應0|推薦2

「碰」一聲!吵醒了睡眠中的吳先生,起床步入大廳,不經意瞄了一下壁上的時鐘,將近七點。剛才那聲一定是兒子出門上班時的關門聲。唉!不知已跟兒子講過多少次,囑他早上關門時放輕點,但這習慣就是改不了。

   吳先生信步出門,順道走向菸房,路上不禁想到現代菸房設備和以前實在差太多了,電腦化控制怎是當時利用人工照料所可比擬,想到這,那層層往事又一幕幕爬上腦海。

    小時候懂事時,常看到父親忙碌的身影進出菸房,就約略知曉家裡從事菸葉種植。及長才從父親口中知道,早在光復初期,約38年左右,家就開始菸葉種植。

    日據時代,菸葉皆由日本人種植,光復後延續日據專賣制度種植菸葉亦須經申請許可,其條件為(一)須有土地(二)須有三位人工以上。家裡正符合這條件,父親在得到許可後,領得代金興建了一間菸房,翌年開始了菸葉種植。*  

         種菸葉是忙碌的,從菸苗培植到下種田裡要四十二工作天,種植期長達百天,這段期間施肥、灑藥、摘菸芽,處處都須要父子倆細心的訶護照料。當然還得看老天爺的幫忙,少點天災、蟲害。

     採收期一到,摘下菸葉後,父子倆的重頭戲開鑼了,菸葉串成一篙一篙的送進菸房,樓上樓下層層掛好,將事先準備的燻柴,生火燻菸葉。想到燻柴,吳先生心裡就會閃過一絲絲的痛,那些木柴都是整株由山上運來,那時沒有電鋸,父子倆只好用力一段段鋸好,加上自己年紀小,力氣不夠,鋸得滿手水泡是常事。菸房生火以後,二十四小時不能熄,溫度又要控制好,通常都是自己從中午看到深夜十二點,再由父親接替到早上,父子倆就這樣在菸房捱過七、八天。菸房溫度先從小火三十八度起,四十二度以至最高溫七十度,晚上還可以,至於大白天那可就有得受。記得在民國七十六年時,有一次因疏忽以致菸葉掉下,而引起火災,雖然損失不大,但從育苗到燻烤這階段已投下那麼多心血,怎能不難過。

    吐了一口煙,吳先生心裡一陣嘀咕,怎麼回想得都是難過事!記得那時,由以菸農的收入可說是優渥又穩定,生活上的安逸,比一般的家庭來的好,菸農子弟的婚事是待嫁姑娘的理想對象,結婚前媒人時常往家裡跑,介紹的都是一些家境好,秀外慧中的好姑娘,妻子就是那時挑出來的最愛。 

    「吃早餐啦」!妻子的叫聲。把醄醉中的吳先生拉回現實。抬頭看了一下天空,雲淡風清,朝陽斜掛,看來今天又是一個天晴的好日子,心想待回吃完皁餐,該到公賣局去商討一下有關明年合約的事情了。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y6159&aid=1568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