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11/06/27 01:04:09瀏覽269|回應0|推薦0 | |
古代文人寫作“經濟動力”何在?潤筆回報多樣 古代沒有正規的稿費、版稅制度,文人寫作的“經濟動力”何在? 唐代書法家李邕曾任北海太守,書文俱佳,許多高官和各地寺廟的住持,經常花鉅資請他寫文章。李邕寫過八百多篇此類文章,其積累的財富可想而知。李邕出手大方,經常拿錢財接濟別人,儘管如此,他的個人生活還是非常奢侈。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韓愈也曾得到過高額“潤筆”費。吳元濟反叛,唐憲宗派大將李愬討伐。李愬雪夜奇襲蔡州,活捉吳元濟。戰爭結束後,韓愈受託寫《平淮西碑》,他將功勞記在大將韓弘身上,對李愬輕描淡寫。韓弘自然大喜過望,當即拿出500匹絹相贈。據考證,那時一匹絹值200文,一鬥大米值13文,韓弘給韓愈的“潤筆”費大致相當於7690斗米。當時的一斗米折合現在的重量約為13斤,現在買13斤普通大米大約需要26元,買7690鬥大約需要 199940元,即韓愈憑這篇文章拿了將近20萬元的“稿費”。 與韓愈同時代的皇甫湜更牛。他給名相裴度寫了一篇《福先寺碑》,一共3000字,向裴度要求一個字三匹絹,裴度果然給了他9000匹絹! 唐代詩人白居易跟元稹是刎頸之交,元稹死後,白居易為之撰墓誌銘,本想無私奉獻,但元稹的兒子執意要付給報酬,他支付的報酬有銀馬鞍、玉腰帶、丫環、馬車和綾羅綢緞,折合銅錢六七十萬。白居易推不掉,便將這筆“稿費”全部捐給香山寺,並聲明“凡此利益功德,應歸微之(元稹的字)”。 當然,古代的巨額潤筆都是送給第一流作家的,第二流、第三流作家很難得到如此高的回報。但是,通過一篇文章一夜暴富的夢想,對文人的吸引力不言而喻。從某種意義上說,高額的“潤筆”,可以說是古代吸引文人從事創作的文學“彩票”。 |
|
( 時事評論|雜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