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我的捷運詩情(發表於繽紛)
2011/05/19 06:42:58瀏覽201|回應0|推薦5

    初識什麼叫捷運,是十一年前在美國首府華盛頓開始的。每星期來回一趟,覺得蠻方便的,如此而已,沒什麼深刻印象。以後陸續有機會到紐約,對於紐約地下鐵的髒和亂、惡和臭、烏鴉鴉麻辣一片,更是觀感不佳。

    真正讓我見識到捷運文化的吸引人,是法國的地鐵。她們的捷運系統叫做「美拙」(METRO) ,真是既美麗又樸拙。每一個地鐵站,都有自己的特色,充滿獨具的文化色彩。光是地鐵月台,現代與古典,美術與雕刻,站站不同,令人嘆為觀止。不像美國,地鐵站千篇一律,沒有什麼文化可言。大概因為她們的地鐵叫「傻胃」(SUBWAY)吧!認為會來美國旅遊的人,大概都傻傻的,沒什麼文化水平,簡簡單單餵一下就飽了。巴黎的地鐵四通八達,真正做到了想到那裡就到那裡的便捷。至於捷運本身,雖然車體老舊,但都拙樸美實。尤其街頭藝人,地鐵內隨處可見。或引吭高歌、或琴聲悠揚、或技藝雜耍、更或者假扮雕像,不動如山。法國巴黎的捷運,空氣中充滿著文化的光彩,四處流動著藝術的氣息,真叫人動氣迴腸。

    三年前我有幸停留英倫數月,對於倫敦捷運系統的龐大複雜,真是震驚極了。可以用目瞪口呆來形容。英國倫敦的地鐵,比起巴黎「美拙」,不惶多讓,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倫敦佬稱他們的地鐵為「管子」(TUBE) ,或者「地底」(UNDERGROUND) 。「管子」在地底穿來穿去,有些甚至深入地底數十公尺,把倫敦切成地上地下兩個世界。嚴格說起來,倫敦的「管子文化」,不如巴黎的「美拙文化」。要看英倫,還是地上比地底精彩。英倫「管子」儘管穿梭複雜,標示卻清楚明白,極易搭乘。只要辨識地鐵顏色,愛到那兒,就到那兒,方便極了。我雖然陸續有機會搭過羅馬的地鐵、阿姆斯特丹的地鐵、蒙特婁的地鐵、還是最懷念「美拙」的風情萬種,「管子」的四通八達。搭乘「美拙」,就像是行雲於新市鎮,歌頌著新藝術。乘坐「管子」,又像是流水於老街坊,緬懷著古文明。「美拙」與「管子」,雖然早已歷盡滄桑,卻老當益壯,繼續負載著二十一世紀新紀元,無怨無悔。

    回頭看看我們自己的捷運,是我坐過最整潔的地鐵。月台乾淨清潔,垃圾絕跡。車地板與月台幾乎沒有落差,間隙微小。我曾經在倫敦搭過間隙大到一個人寬的地鐵,因此車未到站,車長就不停的廣播:「埋了給(MIND THE GAP) 。」「埋了給(MIND THE GAP) 。」好像在說:「埋了你,我就給錢。」每次車一到站,我真是小心翼翼,舉足維艱,深怕一腳踩空,真的去向閻王爺領錢了。反觀英國佬,個個藝高膽大,一躍而過,也沒看到有人在那裡瞻前顧後,左顧右盼的。我們的地鐵,也在慢慢建立起自己的文化。值得一提且為世上僅有的,首推捷運詩文。創作者都是像我們一樣的小老百姓。將文化與生活融合,讓搭捷運也能讀詩,主事者豈止高明,簡直是非常有遠見。可惜並非每節車廂都掛有詩文,曝光率不是很高。如果能配合台北電臺,將詩文在適當的時段,廣播給每節車廂的乘客欣賞,相信效果更佳。假設妳和妳的他在捷運裡聽到這樣的詩文:

    把我像可樂般喝了吧!

    讓我在妳的胃裡,

    快樂地冒泡。

包管妳今晚甜蜜蜜入夢,一覺到天亮

    當然,我們的捷運系統仍然有很多待改進的地方。譬如北投南勢角線和淡水新店線,顏色標示和實際起終站並不一致。對老外來說,恐怕無法察「色」觀「車」,自助旅行。另外,震動情況如果能再改善,一定可以獲得更多掌聲。 

    十幾年來,我曾經搭過各式各樣的捷運,以巴黎「美拙」和倫敦「管子」的在地乘客,最讓我感動。他們多是人手一冊,或書或報,靜靜閱讀,少有笑鬧。反觀我們的乘客,不是喧嘩,就是假寐,獨少文化氣息。希望不久的將來,由於主事者的用心,經過一段時間捷運詩文的潛移默化,我們的捷運文化,也能逐漸地生根成長,最後開花結果大豐收。

    回想台北捷運當初開挖的黑暗時期,到今天雙十系統初成,期間流過多少人的血汗,不眠不休夜以繼日的打拼,才有今天的局面。我們的捷運,像是一部時光列車,從二十世紀末開向未來。雖然無法與百年歲月的「美拙」和「管子」相比,但已寫下漂亮的第一頁。百年後我們的子孫緬懷今日,定會發現捷運文化早已成形,績效斐然可觀。如果捷運會說話,一定會說:

    說我是一部書

    記載苦難和歲月

    我只是一首詩

    辛酸分段

    悲涼成行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teagle3threemail&aid=5229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