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因應全球化趨勢 外勞引進該鬆綁
2012/08/09 09:42:40瀏覽91|回應0|推薦0

2012-07-23 00:49 中國時報 【林建山】  

受到台商鮭魚返鄉政策奏效,幾個著具規模且具市場領導地位的企業決定回台再投資、再發展,為台灣經濟振興,注入新的動能;但這一發展,卻立即面臨缺工的勞動力不足問題挑戰,外勞引進乃成為這些返鄉廠商投資營運的重點寄望。而主管機關勞委會則給予比較負面的回應。也因此,外勞引進政策的更開放與再限縮議題,近月間又現勃谿。


 台灣引進外勞二十三年來,勞資政學對於外勞政策的爭議,一直都環繞在數量、價格與職能規格三個面向,持續糾葛。  外勞引進數量的多寡,當然是第一優先的爭議課題。國內勞動團體總是以外勞引進,必然會「對同職能層級的本國勞工,產生就業機會威脅或替代」的衝擊;而基於「勞動保護主義」思維的堅持,當然一力反對外勞引進的繼續加碼,甚至要求應該限縮既已開放的外勞人數。因此,才會在今天出現產業用外勞人數無法增進,但家事外傭人數卻事實持續加高的特有現象。  在台灣,尤其是九○年代後半期以來,處於產業結構與市場結構必然大幅轉型之關鍵階段的台灣,由於大規模人才與勞動力的失衡與短缺,已事實肇致產業及廠商必須被迫外移他遷的最嚴肅衝擊挑戰,勞動力(外勞)的引進,乃成為留住產業/廠商不致過度外移他遷的有效對策。主政當局所必要聚焦關注的,不應當是「外勞引進或有威脅或替代本勞之虞」的未然疑慮,而應當是「每引進一個外勞究竟可以保住多少本勞就業機會與工作職位」的已然事實。  而主政當局更必要聚焦關注的應該是,最有可能撼動勞動經濟與勞動市場的宏觀指標,即外勞依存度(引進外勞數量占國家全體勞動力之比率)。目前全亞洲平均外勞依存度是百分之十一,(新加坡是百分之三十七,合計五級勞動力則更高達百分之五十三;新近成為二○-五○俱樂部成員的南韓,則外人加外勞的依存度是百分之十二),而台灣現行外勞依存度,祇不過百分之三略強,距離一國勞動市場的風險臨界點,還有極其長遠寬緩的空間。若果台灣外勞依存度可以大幅放寬到與全亞洲平均值拉齊水準,則尚有可以引進將近百萬外勞員額人數的餘地;欲留住增進造餅能量的產業活動與經濟活力在台灣,乃至再為台灣勞動人口創造多少就業機會(有產業才有就業)而定,都與開放外勞多少相關。  對於勞動價格,即外勞工資與基本工資掛鉤問題,勞委會極力堅持的準據,是聯合國一九四八年公民與政治權利國際公約,及一九六六年經濟社會文化權利國際公約所對勞工有罷工權、勞工保險、爭議權之「人權」規範。但一九九五年世界經濟社會進入全球化時代,世貿組織WTO協定已完全開放五級勞動力(從最高的行政高管到基層體力工)之可以跨國跨境自由流動,人力資本與實物財貨一樣,都可在全球市場上自由流通。

各國均可應用「國際市場價格」在全球勞動市場上自由採購,自己本國經濟營運所必要的勞動力(即外勞),而對於勞動力之國際市場價格,並無絕然必須要與本國基本工資掛鉤的公法限制。  今天民間產業界之要求,乃至陳冲院長擬在自由貿易示範區之開放,以「國際勞動市場價格」引進外勞之議,根本沒有違反國際條規或國際規範之虞,亦沒有與人權維護相扞格之失。但是,這一國際遊戲規則之合理運用,卻對於台灣產業經濟實力的維繫及其活力之提升,著有極大之關聯助益。  整體上言,現階段台灣對外勞的擴大引進,根本沒有肇致基層勞動市場惡性循環之虞,但對於振興當前台灣產業經濟,提高本國勞動力之就業機會,恢復台灣經濟在全球市場的活力與競爭力,卻有絕對正向的價值。外勞引進政策確有朝向更開放的方向推進之必要。作者為環球經濟社社長兼公共政策研究所所長)

 

 中華勞促會  盛情邀您來加入facebook中華勞促會社團

 並點入下列網頁指教  

https://www.facebook.com/labor11

請不吝按(讚)

·         各位好友:請來幫我粉絲專頁按贊ㄜ!

更多的消息在↓

http://blog.udn.com/mrlin678

http://www.labor-p.com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rlin678&aid=6700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