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答三峽論壇網友
2009/10/05 03:49:21瀏覽465|回應0|推薦1

答三峽論壇網友

這是一個網友在我帖子裏的回帖。

雖我不明白具體詳情,但是我從樓主的言語之間可以看出樓主是一個正義之人。

不好意思,用正義這樣的詞句來形容我,趕緊給你留言:朋友,多謝關心,請別說我“正義”,我只是提倡講真話。

你又給我留言了:
    支持一下。。。朋友,別提謝。
    我覺得:提倡說真話和能說真話在而今這個日漸畸形的社會裏已經是很難得,非常之可貴。在此事上我不知道你們事情的起因和詳情。所以在此不做誰對誰非的評價。但是我希望朋友能堅持自我,堅決維護事情的真實性。繼續在公正自己合法權益的道路上堅強的走下去。。。
    要知道,你並不孤單。
因為你的背後還有你的朋友們在默默的支持著你。。。

 

朋友,雖然我們素昧平生,未成謀得一見。萬分感激。因為在整個事件中,我要感謝的人太多了。

2001年,我就開始了斷斷續續的投訴生涯,當時也沒接觸互聯網,郵寄過很多的掛號信。作為一個小百姓,郵寄的信大多沒了音信。

當然,你有證據又能怎樣,還想跟強勢集團或部門鬥?

1995年,一場官司下來,法官居然讓我跑路,避開風頭。法官大人,宜昌的法官,你就這樣判案嗎?

從此,我不再相信什麼法律。兒時曾經以為只有壞人才會受到懲罰,打官司的都是壞人。

如果我違法了,我甘願受到任何的懲罰。那麼,我也想問,我們的政府官員違法了,他們為什麼沒有受到懲罰?

太虛偽了,太現實了。

我領略到了這個悲涼的社會,我的性格裏融入了叛逆的元素。

 

中國人的父親母親真是辛苦,總希望自己的子女成龍成鳳,最低也是要求子女平安無事。在叛逆中的我是無法體會父母的苦衷:孩子,我們這樣的小百姓是不能再出什麼意外。

作為北方人,家中的父母對兒子的期望都比較高。

在我逃亡回宜昌最初時,我的父母,您可能不知道,我身上放著一把鋒利的刀,不管是員警還是誰,他們敢來,我一定紮死他們。不管我有沒有這個能力。

官司最後不了了之。

 

一場官司,傷害了我們家庭。父母衰老了。 

國人的看客心裏在發作,在飽受旁人的嘲弄和譏諷中......

別惹我!

鬥不過,我也要鬥。

這就是我的憤怒無助的號角。

一場官司下來,我知道一定要用證據證據保護自己。

 

父親臨終前的夢囈,我都這樣了,你們怎麼還欺負我!

我的心震撼了。

我父親受到的不公傷害,我一定會記住。

我學會了抗爭。

 

學校有個老師說,你父親很老實,你怎麽有點壞。

是嗎?老實人才被別人欺負,所以我要壞。

我壞嗎?

“壞”,就是站在這塊土地上,弱者敢於對自以為是的權貴說“不!”

 

我曾經幻想過自己能成為基督山伯爵那樣擁有意外的財富,去懲罰那些作惡的人。也幻想過自己能成為一名俠客,去挑戰不公的社會。

 

在漫長的時間流逝中,我不再是個孩子了。我也沒有什麼發財的欲望,只想平淡的過下去。

過去的就讓它過去吧。

他們不找我麻煩,我不找他們麻煩。

各自心知肚明就行了。

 

我通過自己的努力,成為了一個小職員。國家的一些政策檔規定,我有幸接觸到了這一切。父親和當時學校的好心人千辛萬苦找到的檔,我一打開辦公櫃子,樣樣都有。

我懂得了用政策檔如何去抽了自以為是的部門小權貴們的嘴臉。

 

2006年,學校的那幫傢伙的繼任者,很威風。我開始以為我拿出國家的政策檔,他們會明白些什麼?

當時,我還真有點天真,因為我懂得了什麼叫妥協和讓步,我想所有的一切也該結束了。

靠。什麼國家檔,對他們來講,一切與我無關。

 

接下來的事情,朋友,你也知道了,哪怕,你知道事件一半也足夠了。

中國被堵門的釘子戶誕生了。

一個宜昌的網路舉報者誕生了。

 

因為我用證據說話!因為我講真話!

當然我的“真話”,被他們扣以各種帽子。

證據記錄了這一切。

我所有獲取的證據來之於互聯網和我所拍的照片。

 

事件在互聯網上迅速傳播開來。

這不,雙方誰是誰非?並不重要。

重要的是,我,一個小p民花了3年時間,在宜昌發現了一個造假學校。

欺騙不明真相的群眾也罷,欺騙媒體也罷,可是怎麽敢欺騙人民政府?

這還是一群有著高學歷的文化人,孔老二的門徒墮落了。

 

我不需要找什麼證據了!

宜昌市政府部門城管局的答復,給了公眾關於這個事件的一個答復。

給了他們無形的一記耳光。

至於我的故事什麼時候結束,我一定會告訴大家。

 

朋友,請勿用“正義”來形容我,否則,我會被世俗的道德標準約束。

我只是用自己的方式討還公道。

再次感謝你和三峽論壇的朋友們,也包括宜昌的各大網站。

對於作惡造假者,沒有什麼好商量的!

( 在地生活大陸港澳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oyan&aid=3377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