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流浪神狗人
2008/05/17 17:13:57瀏覽472|回應0|推薦0

所謂流浪,是什麼樣的心情?我想因人而異。有人生活一帆風順,從未有過流浪的感覺,而有人呢,則是顛沛流離,無時無刻不在流浪。

要以怎樣的方式表達流浪,我想這應該也曾深深的考驗著導演的想法吧?這樣的流浪不是流浪漢的流浪,不是到各國旅行的流浪,也不是失根的蘭花那種流浪。而有一種流浪,不是你能用肉眼看見的那種衣衫襤褸或是無家可歸,而是心中失去方向的流浪。

所以大體說來的流浪,也許就是在路上突然沒有了方向感,沒人前來救援,對,就像車子拋錨在無人的公路,舉目無親,而這個時候手機也恰好沒電或是毫無訊號。我想,用這樣的說法形容流浪,是一種比較心靈層次的定義。

也是我看完電影後對自己是否也在流浪的審視標準。唉,其實我也在流浪。

起初看著"流浪神狗人"這幾個字,我是沒有想法的。覺得詭異,不解,甚至懷疑。後來終於瞭解神與狗與人三種完全不相干的個體,在電影中找到了共通點,沒錯,就是流浪。

然後導演從一般人所理解的流浪慢慢的一層層加深,無家可歸的少年是流浪的,流浪於城市巷弄市集;出賣靈肉的援交妹是流浪的,流浪在男人孤獨的肉體裡;有家卻沒有家庭溫暖的原住民夫妻是流浪的,流浪在酒精麻醉後;有家有愛的一對小夫妻是流浪的,流浪在生活壓力中。

這是流浪的人,每天還是在呼吸,卻忘了呼吸的目的,不只是維持身體機能的能量,人總有些夢想吧,只是這些夢想,正在流浪,找不到一個皈依的角落,也無法順利發芽。

流浪的神因人的慾望不能滿足而被丟棄,再次證明信仰不敵金錢的追求,神明一尊尊的被牛角扛在卡車上,流浪在寂寞的道路上。

其實神明不會流浪的。神明如果所對應的是人的信仰,可悲的是人連信仰都可以遺忘,到最後流浪的神所闡述的會不會,也是流浪的人心呢?

雖然在剪接上每一個場景幾乎不大有什麼畫面上的聯接,不過卻透過思考讓畫面產生了化學變化,於是所有的片斷可以獨立存在,卻彼此互有呼應,我們在看畫面變換的同時,也在讀導演的心。

導演啊,妳應該是位詩人吧?我暗想著。因為只有詩句才能有這樣的功能,但她卻巧妙的應用在電影上,實在令人欽服。

片中亦有許多對比的處理,導演更像是一位印象派的畫家,黑暗與光明的正反,在陰影底下融合,即使當下感到突兀,但這不就是人生嗎?

最後每個人在命運的交叉口上,因著一場流浪狗車禍的死亡而遇上,是的,以流浪狗的死亡當作人心復活的祭品,每個人都在黃金交叉線上相視而笑。

此外我也想要拿本國片與日本片做一個比較。

看過這麼多日本片,相信很多人都與我一樣,認為日本片處理人性感情的這一方面是箇中橋楚,那些賺人熱淚的對白,感人肺腑的情節,無論是親情或愛情,都深刻的撞擊人心,於是常說日本的電影劇有撫慰人心的作用。對愛情不再抱持希望的人,去看一場日本的純愛電影吧!對人性失去信心,也去看一場日本勵志的電影吧!無論是現在很想見妳還是佐賀的阿媽,幾乎都是哭著走出電影院,直呼感動!

是的,眼淚的宣洩無疑是一種壓力的釋放,同時也在觀賞電影的當下,找到了繼續努力的方向。

但"流浪神狗人"似乎逆向操作,她就是要告訴你,對,這一群人沒有方向的流浪,過著各自的生活,沒有交集。可是你還是會因此備受感動。沒有眼淚,沒有砥礪人心的對話,就只是一般人的生活,那些甚至你我都經過的日子。大家都是這麼在過。卻沒有人說出原來這樣的生活就是在流浪。

流浪的愛情與人格,流浪的信仰,是不是人與狗,都是同樣的地位呢?

-------------------------

因為電影才剛上映,為保留其他人前往觀賞電影的好奇心,對於劇情部份不多加詳述。

如果說本片有所不足的地方,大概還是意識形態過重,運鏡上會和我們平常看的西方電影或是香港電影有別。但這見仁見智,沒有對錯。

再者經費的問題也在畫面中呈現,臺灣東部的場景最後還是以烏來為主,沒能真實的呈現。至於有人說都在臺北縣市街道上拍攝,我個人是覺得這樣並無不妥,因為這些都是我們每天會踏過的馬路與紅綠燈,看電影時才會有那種"哇!"的感覺。特別是看到涓絲瀑布,就像遇到熟人一般。

我喜歡電影主題曲,小提琴的音律很像在拉扯人的神經,宛如我們的神經也被導演拉扯,我們的生活也被壓力與無奈拉扯。

總的來說,是需要帶腦子去看的電影。

( 休閒生活影視戲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oviefang&aid=1876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