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08/04/21 17:07:04瀏覽529|回應1|推薦3 | |
被尊為「混沌理論之父」,擔任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教授的知名氣象學家艾德華.羅倫茲﹙Edward Lorenz﹚於十七日因癌症辭世,享壽九十歲。一九一七年出生的艾德華.羅倫茲,一九三八年在達特矛斯學院﹙Dartmouth College﹚拿到數學學位,兩年後又在哈佛大學﹙Harvard University﹚取得數學學位,並在一九四三年與一九四八年獲得麻省理工學院氣象學學位。二次大戰期間,羅倫茲在美國陸軍空中部隊擔任氣候預測員,開始決心研究氣象學。 羅倫茲率先發現氣象系統、數學模型中的混沌現象,也就是在諸如氣象之類的動態系統中,微小動作即可能引發巨大變化,且經常是意料外的結果。一九七二年,羅倫茲根據這項研究提出一份名為「可預測性:巴西一隻蝴蝶鼓動翅膀,是否會在德州引發一場龍捲風?」的學術報告,即所謂的「蝴蝶效應」。一九九一年羅倫茲獲頒「京都基礎科學獎」,評選委員會盛讚這套理論是「牛頓以來對人類、對自然觀點造成最大改變的事情之一」,他辭世後,麻省理工學院的聲明中更推崇「有些科學家聲稱,二十世紀有三項科學革命將為後人難忘,分別是相對論、量子力學和混沌理論」,其地位重要若此! 「蝴蝶效應」不僅是物理學上的一個名詞,也廣泛應用在各領域。二○○四年與二○○六年美國接連上映了由艾希頓庫奇和艾瑞克萊弗利分別主演的《蝴蝶效應》一、二集,內容闡釋主角透過一次又一次回到過去,試圖改變已經發生的困境,卻發現每次的改變都會引發不同的悲劇,於是認知到命運非但難以掌握,而且無法更替!人生雖不可能大好,卻也絕不會大壞,每種選擇都必須付出相當程度的代價,無法回到過去的我們只能勇敢邁向前去!否則,活在後悔當中,即使回到當初後悔的那個點,做出自以為是的判斷,亦會伴隨著另一種程度不一的後悔!現在的生活看似有缺憾,但也許命運這樣安排有祂的道理! 《論語.先進》描述「顏淵死,子哭之慟。從者曰:『子慟矣。』曰:『有慟乎?非夫人之為慟而誰為!』」孔子原先顯然是要顏淵做他接班人的,可惜顏淵英年早逝,這一死,不但讓孔子發出「我不為他悲慟,還能為誰悲慟」的感慨,甚至還造成了孔子之後「儒分為八」的狀況,看似顏淵個人的事情,竟影響了儒家的發展,甚至荀子、韓非子的興起,往後儒家分為有子「孝」、曾子「忠」兩大系統,更牽引著中國文化的統緒脈落。 中國自古即有「牽一髮而動全身」的辭句,意義類於「蝴蝶效應」,生活中有許多痛苦、生命裡有許多缺憾,很多時候我們不免想要回到過去,重新更定當初讓我們走上後悔之途的那個決定,可是,在我們邁向死亡之際,不會有人知道當初的那個決定是不是真的痛苦?真的缺憾?因為我們都無法回到過去重新再來一遍!即使可以回到過去重新再來一遍,不要忘記,另一個決定必然伴隨著另一個痛苦、另一個缺憾!更何況,每個人都有其獨特的天性,或許,真的回到過去重新再來一遍,我的天性,還是會讓我做出一樣的選擇也說不定! |
|
( 不分類|不分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