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08/05 00:11:24瀏覽481|回應0|推薦0 | |
一九七○年以描寫史達林時代共產主義真實故事的《古拉格群島》一書,榮獲諾貝爾文學獎的俄羅斯文豪,同時也是前蘇聯政治異議份子亞歷山大.索忍尼辛﹙Aleksandr Solzhenitsyn﹚,於三日因中風、心臟衰竭辭世,享壽八十九歲。一九一八年十二月十一日出生的索忍尼辛,大學攻讀數學和物理,一九四一年,希特勒入侵蘇聯後,從青少年時期便信奉列寧主義的他,毅然決然投筆從戎,甚至還在給妻子的信中洋洋得意「很高興把生命奉獻給列寧」,只不過不久後,索忍尼辛即因為在給同僚的信中批評史達林而遭到逮捕。 一九四五年開始,直到一九五三年二月獲釋,這八年間在哈薩克勞改營的痛苦勞動,讓索忍尼辛的心理、思考起了劇烈的變化。他花了三年的時間進行自我精神放逐,又一度罹癌然後痊癒,一九六一年,終以《伊凡生命中之一日》崛起文壇,此書在俄羅斯《新世界》雜誌刊登,兩刷八十五萬本一推出隨即售罄,後來的估計顯示,如果蘇聯允許民眾買書,約有八百五十萬人會購買此書,他的友人甚至對著此書手稿哭泣說「世界上有三顆原子彈,甘迺迪有一顆,赫魯雪夫有另一顆,而你擁有第三顆」,盛讚如此。一九七一年,索忍尼辛躲過國家安全委員會﹙KGB﹚的暗殺企圖,於一九七四年《古拉格群島》出版後,展開長達二十年的流放生涯,他以自我投射的角色回憶古拉格,用俄羅斯詩人喬科夫卡亞的話來說,索忍尼辛成為「從地底帶來活生生文字的但丁再世」。 索忍尼辛成功破壞蘇聯政權的道德基礎,間接帶動蘇聯崩解,卻在一九九四年衣錦榮歸後,面臨作品銷售量像蘇聯崩解一樣快速下滑的「反高潮」結局!畢竟共產時期的極權、冷戰、壓迫、貧困、勞改等產物,對於現今富裕的「新俄羅斯人」子女來說,已太遙遠了! 《論語.雍也》談及「子曰:『齊一變,至於魯;魯一變,至於道。』」花了這麼長的篇幅介紹索忍尼辛的生平際遇,我感到好奇的是,索忍尼辛因為蘇聯極權而飽受痛苦折磨,卻也因為這痛苦折磨讓他的書大賣,更贏得諾貝爾獎。可是當蘇聯政體按照索忍尼辛的理想實現走上崩解,俄羅斯人民完成其書中嚮往的美好未來希望,同時卻也不再需要索忍尼辛了!晚年的索忍尼辛,看到現在的俄羅斯社會,到底會欣喜於畢生夢想終於實現?抑傷感於狂熱的異議語言已漸漸遭受淘汰的孤寂?如同用一輩子信念想「解救水深火熱大陸同胞」的老兵,看見大陸逐步超越臺灣,會是什麼樣的複雜心情? 美麗島仗義直言的律師搖身一變成為滿口謊言的政客、天安門為爭民主毫無畏懼的學生鬥士搖身一變成為苟且安逸的名嘴、打倒資本主義的共產黨如今比誰都資本主義、反恐的自恃正義國家擁有的武器其實比誰都恐怖。當我們面對不可知的未來時,每個人總希望計畫出最美好的遠景,但會不會我們在一步一步實現的同時,原本單純的心也跟著變了呢?索忍尼辛是欣喜或傷感我不清楚,只願自己未來在達成目標的同時,能握緊雙手不要忘記現在的初衷! |
|
( 不分類|不分類 ) |